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征途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好“共同富裕”的主旨内涵,积极发挥服务职能,助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水平、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共同走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共同富裕之路。
就业“鼓”钱包,筑牢“共富之基”。“手里有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底气,提高居民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前提。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化身服务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的“服务员”,不断创新招工模式,促进各类劳动力资源优质整合,助力打造“群众就业稳、企业用工足”的双赢局面。同时广开门路,在农村,党员干部要主动与社会资源对接,努力号召资本下乡、人才下乡,探索建立“农户+村集体经济+企业”多赢模式,走进田间地头,挖掘培育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户增收;在城镇,聚焦结构性就业矛盾,党员干部要深入一线了解市场需求,助力开展劳务技能培训活动,提高人岗匹配率,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展现新时代劳动队伍风采。
文化“赋”精神,涵养“共富之魂”。共同富裕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足。聚焦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路线,确保文化繁荣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符合人民利益。党员干部要带头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主流文化价值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利用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平台,持续开展寓教于乐的主题文化活动,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元化精神需求,丰富其文化生活。同时深挖红色文化,从中提炼思想精华,将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提供令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源源不断地给予人民群众为幸福生活奋斗的力量。
服务“强”民生,塑造“共富之形”。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一大举措。党员干部要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所盼,助力补齐城乡发展和民生短板,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通过解决民生“小问题”实现人民“大幸福”,切实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将党建阵地与服务平台相融合,积极探索优化工作方式方法,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政务代办、免费快递、爱心医疗等服务内容。针对特困家庭、低保户等情况,党员干部要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开展常态化上门帮扶工作,确保人人都能在共同富裕路上享受到幸福美好生活。(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南汇街道 何碧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