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是锤炼党员政治品格、养成严实作风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党性教育时,要优化教育机制,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打造党性教育“红色熔炉”。
揆诸现实,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在开展党性教育时变了味、走了样,让党性教育流于形式、走了过场。有的单位行色匆匆,拉拉横幅、摆摆姿势、拍拍照片,“留痕”却不“留心”;有的党员认为党性教育就是“自由活动”,漫不经心、偷懒懈怠;有的党员则是借学习机会变相娱乐,说笑打闹、尽情拍照,言行举止与应有的教育氛围大相径庭。这都与党性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将严肃的党性教育娱乐化、随意化。
党性教育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保证重心不偏不倚,树立对党性教育严肃性和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不能天马行空、想做什么做什么,也不能把“组织了”当成“完成了”。要从教育目的出发,合理规划教育经费和路线,实施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方案,对于顶风违纪行为严肃追责问责。要引导党员干部转变思想意识,从“游玩心态”转为“学习心态”,通过开展党史党章学习、参观革命烈士遗迹、重温入党誓词等,达到铸魂固基、培元壮骨之效。
党性教育如果搞“大锅饭”,很难吸引党员主动参与进来、融入进去。要知道,党员干部的成长背景、能力特长各不相同,“新老一堂课,咸淡一锅粥”的“机械式”培养必然难以取得“学以致用”的成效。必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坚持普遍性培养和特殊性培养相结合,既要上好“公共课”,也要推出“定制套餐”,坚持整体性与分层次相结合,以“精准滴灌”确保党性教育实用、有效。
还要做到学干不分家。党性教育的归宿是把所学所悟融入实践、促进工作,要把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内化和转化。担当作为是检验教育成果的重要一环,必须坚持以学导行、以行验学,达成“学行互促”的“同频共振”。将基层治理一线作为党员培养的“磨刀石”,以各类“繁琐小事”“疑难杂症”锤炼党员干部“求教”的虚心、“平和”的耐心以及“干事”的事业心。把“桌子”搬到群众之中去,用心用情了解百姓想什么、缺什么、需要解决什么,知民之忧、解民之难,切实把心底触动化为躬身行动。
(浙江省平湖市独山港镇 朱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