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枫(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在启始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十多年里,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应对各种风险的清醒和敏锐。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社会清晰呈现出一种改革型社会的动力特征和运行风貌。
改革的认识和选择深刻而坚定
从“死路一条”的判断到“关键一招”的闯关,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活路,敢于改革方能杀出一条血路。回望四十多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的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改革开放不仅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而且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勇于自我革命已经熔铸成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
“关键一招”今天依然很关键。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虽然已摆脱贫困,但严峻的国内国际环境使得压力依然巨大。
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明确而持久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换而言之,改革开放的一个启示就是,改什么、怎么改,都要以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坚决不改。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另起炉灶”。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条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向体制机制改革要动力,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效益,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改革的设计和推进全面而深入
从顶层设计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这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同时,这样的全面改革也突出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还在于发展。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能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影响其他各个方面改革相应推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面推进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创新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不竭动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行稳致远。
改革的立场和方法科学而管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这个立场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初心决定的,站稳了这个立场,改革开放事业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结合,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各领域改革进展,形成整体效应”,等等,我们党形成了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作为一种渐进式改革,在具体改革措施上,我们需要加强改革调查研究,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和部门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实情、解剖麻雀,既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又善于综合各方面情况,在总体思路和全局工作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要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取得了经验,形成了共识,看得很准了,感觉到推开很稳当了再推开,集小胜为大胜。正是有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我国才得以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
改革的响应和跟进及时而精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再加上美西方不遗余力的封锁遏制,经济形势和改革环境堪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时期。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处境和任务有着清醒认识,并及时作出应对部署。
毋庸讳言,我国当前还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或者不利于改革的因素。比如,干部中存在“躺平”现象,有些民营企业信心相对不足,独角兽企业数量相对下降,社会上存在对改革的观望态度等等。这些情况正是目前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探索形成有效的改革激励和容错机制,调动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域主官的改革力量;需要我们在科研科技力量雄厚的基础上,拿出有效措施,加速由“学”“研”向“产”转化,在最短的时间里带动经济繁荣发展;需要我们畅通民意收集反馈机制,确保政策的不错误;需要我们对外开放的力度更大、措施更实、方式更多,放眼长远、加强与外部的联系等等。
风物长宜放眼量。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启示: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改革是历史的阶梯,是文明的阶梯。近半个世纪的改革实践里,我们党已经形成了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品格,已经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当今中国社会已经是一种改革型社会。这样的改革型社会,不是政策变动不居,更不是朝令夕改,而是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阶段,善于通过及时、精准、到位的改革,从体制机制的层面为解决发展遇到的难题破除障碍,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足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