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语言政策与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语言,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基本载体,不仅承载着历史的传承,更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国,一个拥有56个民族、一百多种语言、三十多种文字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国家,其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无疑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面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双重挑战,如何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有效保护并发展各民族的语言文化,成为当前我国语言政策面临的重要课题。

语言政策中的“主体性”与“多样性”

“主体性”语言政策的坚守“主体性”语言政策,即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与普及,其核心在于普通话的推广与应用。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的语言,其地位的确立不仅基于其广泛的使用基础,更在于其作为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教育、媒体、公务活动等领域,普通话的普及和应用为各民族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也为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与普及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媒体等渠道,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普通话的认同感和使用意识;另一方面,要创新推广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普通话推广的效率和覆盖面。

“多样性”语言政策的实践在坚持“主体性”语言政策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多样性”语言政策的重要性。中国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方言的丰富性上,更体现在各民族语言的独特性上。这些语言不仅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体现。

在保护和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化方面,我们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既要尊重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也要通过教育、研究等方式,促进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各民族语言文化的融合发展。

语言政策导向下的语言文化多样性保护策略

筑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基础在保护和发展语言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基础。通过加强教育、媒体等渠道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全社会对普通话的认同感和使用意识。同时,要创新推广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普通话推广的效率和覆盖面。

在教育领域,要全面落实普通话教育要求,确保各级各类学校都能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和交流。在媒体领域,要推动媒体机构使用普通话进行新闻报道和节目制作,提高普通话在媒体中的使用比例。在公务活动领域,要严格执行公务活动使用普通话的规定,树立公务活动的良好形象。

创新语言文化发展手段保护多样性保护和发展语言文化多样性需要创新手段和方法。首先,要加强对方言和民族语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建立方言和民族语言的语音库、语料库等数据库资源,为方言和民族语言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要加强民族语言学、方言学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批从事方言和民族语言研究的专门人才。同时,要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开展方言和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活动。

 我们还要创新语言文化的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语言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平台,推动语言文化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坚持外语教育与其他语言服务的全面发展在保护和发展语言文化多样性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坚持外语教育与其他语言服务的全面发展。外语教育不仅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要加强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外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加强外语教育与汉语教育的融合与互动,推动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

在其他语言服务方面,我们要加强盲文、手语等特殊语言的服务工作,保障特殊人群的语言权益。同时,要加强外语翻译、口译等语言服务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提高语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坚持“主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语言政策导向

语言文化多样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双重挑战下,我们要坚持“主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语言政策导向,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同时保护和发展各民族的语言文化。通过创新手段和方法,推动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黄新,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