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报告不仅强调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而且还特别提出一个新的战略性举措,即: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所谓“人工智能+”行动,就是要把人工智能引入千行百业。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新兴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社会新形态。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行动计划必将成为中国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新战略,也会成为各行各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抓手。
“人工智能+”行动,将使人类社会由数字时代快速走向“数智时代”。1946年人类第一台数字计算机诞生后,新的信息技术以及由此催生的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整体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与早期数字化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同,当下数字化的内涵更多的是强调数据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至于数据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新型生产要素。这一重大变化也使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由原来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递进关系,演变为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使人类社会由数字时代快速地进入“数智时代”。
“人工智能+”行动将不断扩展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和场景。在人们的印象中,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战场主要在数字经济领域,如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这当然不错。但是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将不断丰富和扩展,特别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政务服务领域,如基于学习和办事服务的智能问答、大模型等将得到快速发展。可以预期,未来的人工智能应用将在医疗、教育、金融、交通、社会保障、就业、智能家居等民生服务方面,创造出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行动,将深刻地影响政府的管理和运作,尤其在科学决策、公共服务以及数字机关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决策方面看,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手段,模拟分析、预测不同决策方案的后果等,帮助政府制定更科学、更有效的决策,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避免决策失误。从公共服务来看,在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大量公共服务事项中,人工智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各级各地政务大厅,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政务服务人员,提高效能,降低成本;通过大数据分析,使政务服务更加精准匹配;在社会保障和特殊人群服务方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在环境和健康方面,通过智能化仪器监测空气污染指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等,为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从数字政府建设来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政府机关的运行效率,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特别是提高执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人工智能+”行动,为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建设开辟新路径。社会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数字化发展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这些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维护社会秩序、提高城市服务能力、治理水平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等方面,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和应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实施,不管是社会治理,还是智慧城市建设,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域数据赋能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可以创造出大量新的应用场景,以此来造福于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工智能+”行动要取得巨大成功,必须与全域数据赋能深度融合。所谓全域数据赋能,是指一个行业,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城市,都要充分开发利用数据资源,促进数据资源的流动和共享,通过业务数据化—数据资源化—资源要素化,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提供“数据食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以及人工智能应用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警惕人工智能过度使用的潜在风险,让人工智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本文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第三、第四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责编:周素丽/美编:石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