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以党建为引领,聚合党组织政治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组织优势,锚定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以农业科技为抓手,以合作托管机制为引擎,选派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形成了党建引领、多方参与、互联互动、共建共治的社会化服务新路径,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
土地流转“流”出“新活力”
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合作社流转,聚焦养殖、设施农业、蔬果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黄芪、辣椒、番茄等节水作物订单种植协议,保底收购,实现“种有定向,销有方向”,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同时通过企业项目、种植基地等方式开拓渠道,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务工增收。
智能农机“跑”出“加速度”
通过“现代农机+智能装备+数据管理”的模式,实现对“耕、种、防、收”等环节的实时监管。依托合作社开展农资采购、技术指导、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加工仓储、产品销售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有效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从小农户“单打独斗”到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转变。全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86.7%,社会化服务组织现有无人机、北斗导航耕种、平地仪、联合整地机等智能化设施设备482台,年服务能力可达119.3万亩,每亩为农户节约机械费用20元至30元,农业科技助农增收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托管服务“管”出“好钱景”
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嘎查集体经济和农牧民增收搭建“联创”平台,通过给托管农户平整修复土地,实现了“小田”变“大田”,增加种植面积2%左右;通过集中采购农资,与生产资料供应商建立了常年合作关系,帮助农民降低种植成本;通过提供生产全程机械化“田管家”服务、专家人才田间指导服务,提高群众生产技术,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单产,预计粮食总产量增加6%左右。托管服务给农民带来了新的种地方式,也带出了种地新效益。
(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 刘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