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少数干部在遇到工作责任重、压力大的时候,便牢骚满腹,甚至主动向组织反映不愿再担任领导职务。然而,刚改任非领导职务不久,他们又觉得放不下面子,甚至还会主动去跟组织讲条件、要待遇。这种苦时“撂挑子”、闲时“争面子”的做法,不仅有损干部个人自身形象,还会损坏组织的公信力,实在不可取。
苦时“撂挑子”的行为直接反映出部分干部缺乏责任感与担当精神。领导干部是一个单位的“关键少数”,无论职务高低,都应当在困难面前表现出迎难而上的勇气,而不是选择逃避困难,当“甩锅侠”。作为经过严格的组织程序层层选拔出来的各级领导干部,不但应该时刻把群众的认可、组织的信赖作为一种荣誉,更要肩负起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责任使命。当面对重大困难挑战时,则要将这份荣誉、责任与使命化作攻坚克难的动力,切不可“撂挑子”“摔担子”。
闲时“争面子”行为的背后,反映的是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作祟。这些干部在职时享受着权力和资源的好处,而在面临挑战时却选择退缩,一旦卸任又因面子问题不甘心,严重违背了“当干部就是做公仆”的初心使命,把组织需要、群众利益视为儿戏。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时刻牢记,领导岗位不是个人的“舒适区”,而是需要付出和奉献的“责任区”。
如果这种苦时“撂挑子”、闲时“争面子”的行为得不到坚决地打击和遏制,那么就有可能在各级干部队伍中滋生不良风气,产生负面示范效应,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干部队伍工作效率下降、执行力变差,斗争精神与攻坚克难意志减弱,推动发展的激情消退。因此,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思想做派,露头就打,让那些别有用心者不敢轻易而为。各级党委政府还要通过思想教育、纪律监督和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让优者胜、劣者汰,共同建设一支对党忠诚、心怀群众,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优秀干部队伍。(祥云县委组织部 李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