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科技强国有我】让基础研究人才和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科技强国有我新配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其探索性强、不确定性大,基础研究人才是提升原始创新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的关键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学科交叉融合更加紧密,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国际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前沿聚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坚决打赢基础研究“持久战”,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充分激发基础研究人才的创新活力,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整体实力。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切实加强基础研究,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难题,应加快培养基础研究拔尖人才,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搭建良好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从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中凝练重大科学问题,集聚一批杰出科学家和优秀学生,在前沿探索中培养创新型基础研究拔尖人才。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实施力度,建设一批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搭建青少年人才培养平台,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研事业的青少年群体,畅通人才成长的源头活水。

在国际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基础在“育才”,根本在“用才”。实现“从0到1”的突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往往需要漫长时光的等待积累,甚至要经过技术迭代才能实现突破。因而,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应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健全完善基础研究人才长周期支持政策。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保障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完善长周期差异化人才评价标准,以同行评价为主,着重评价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和影响,引导基础研究人才“十年磨一剑”,坐住坐稳“冷板凳”。

基础研究向来不是以“板凳”冷热论胜负,而是把在“冷板凳”上坐的稳不稳、实不实作为重要评价标尺。只要人才工作者保持“静待花开”的耐心与智慧,避免功利化的科研价值导向,加大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开放、包容、自由、平等的人才创新生态,甘愿坐冷板凳、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基础研究人才就会越来越多,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就会不断涌现,新时代基础研究赛道上就会催发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作者:白宜琳)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