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凝聚奋进力量 谱写壮美华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凝聚起奋进力量,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指明前进方向、谱写壮美华章。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确方向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具有百余年光辉历程,从诞生之日起,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到如今拥有9900多万名党员,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的改天换地,从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到新时代的惊天动地,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抉择,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就要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表明了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政治素养。必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主动抓住新闻舆论的主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自身命运和党的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理想和民族理想紧密相连,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相连。努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学习新知识、吸收新技能、掌握新本领,“撸起袖子加油干”,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不断开拓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以满腔热情和不懈努力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积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坚持人民至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心聚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团结人民、依靠人民、扎根人民,创作更多脍炙人口的文化艺术作品,推出更多滋养高尚品德的优秀文学作品,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才能使中华文化的发展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我们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时,既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又要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发挥好思想引领、精神激励、文化聚力的作用,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服务人民同引导人民结合起来,把满足人民需求同提升人民素养结合起来,培育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新型文化产业和形式多样的文化消费模式,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人民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力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涵养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理性自信的文化心态,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对文化建设满意度的不断攀升,必将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凝聚起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人民既是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是文化成果的享受者。文化工作好不好,发展成效好不好,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否真正得到了满足。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创造更多贴近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不断提高人民政治觉悟、思想品德、精神文明,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富足人民精神世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形成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原创性贡献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文化思想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赋予了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体现了党的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

文化自信是我们党在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文化地位、文化作用以及文化发展和创新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体现了党的高度文化自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营养,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中华民族的底气。中华文明不仅有兼收并蓄的文化气魄, 还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明在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彰显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气韵。我们要秉持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扎根历史文脉、引领文明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持续展现新担当新气象新作为。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华大地处处焕发生机。人民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文化创造力的信心倍增,文化自信越来越强,文化建设越来越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尊重和分享。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中国精神在世界上广泛传播,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中国贡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应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开放包容的态度,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和谐共处,为弘扬人类共同价值、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贡献中国智慧、展现大国担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聚焦这一历史坐标,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紧扣时代脉搏、凝聚时代智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奋发作为,用心用情用力创作出更多惠及民生的精品佳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昌盛。(作者:《两岸关系》《台湾工作通讯》副总编辑 李颖莉)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