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企业党建 > 正文

持续为推动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近年来,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以四川三州地区、国家局定点帮扶地区为重点,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在特色产业打造方面,公司帮助建立健全集体经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力打造什邡市师古镇大泉坑村特色文旅项目,坚持农副产品品牌化发展,打造“吉祥”人参果等特色品牌,提升当地自我“造血”能力。在文化培育方面,公司将党建、品牌、企业“三位一体”文化体系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助力挖掘帮扶地区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雪山草地文化、月亮文化,实现文化共建共享。在生态环境塑造方面,公司派驻的帮扶干部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当地群众护耕护草,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在推进项目落地过程中,以身作则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其中,公司帮扶的叙永县西溪村荣获“四川十大生态宜居村”等荣誉,公司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行业表彰为扶贫先进单位。

党建引领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我们乡村振兴的所有工作都是通过党建来引领的。”西昌厂驻凉山州越西县竹阿觉镇呷拖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介绍道,呷拖村每月都会召开党支部会议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安排部署下一步帮扶工作,以此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责任担当能力。主题党日活动还会组织党员先锋队在辖区内开展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为民办实事。

近年来,西昌厂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树牢先锋意识、履行先锋责任,引导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同时,持续传承红军长征“彝海结盟”的红色基因,团结凝聚党员群众力量,致力于把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打造成助力乡村振兴的红色堡垒和时代先锋。

“对普通群众来说,他们听不懂文绉绉的理论讲述,但能切身感受到党的好!过去村里没水没电、道路不通,现在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家家户户也都盖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驻村第一书记说道,风起绿荡漾,呷拖村一派宁静祥和的山村田园风光。

近年来,在凉山州越西县竹阿觉镇保石村和呷拖村,公司始终坚持党建帮扶,打造基层堡垒。驻村第一书记带头狠抓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各项学习教育,严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有力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西昌厂所属第二党支部、动力党支部、物资党支部等10个基层党支部分别深入保石村和呷拖村党支部共同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各支部紧扣服务主题,在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根据支部工作实际和职工技能专长,创新开展爱心助学、法治下乡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坚持产业帮扶,助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产业发展。持续实施呷拖村高山黄牛养殖项目,完成养牛场基础建设,引进优良品种养殖,进行标准化管理,发展“滚动模式”养殖。同时,持续开展技能帮扶,聘请了农牧专家、农技员现场培训指导,加强了蜂蜜养殖管理,持续加强对养牛场和养猪场管理,确保科学养殖,细化了村级种植养殖合作社对产业园区的管理制度,强化了农户养殖专业技能素养,帮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坚持就业帮扶,增加经济来源。强化劳务用工宣传和技能培训。驻保石村和呷拖村工作队依托“农民夜校”、微信群、村广播、广告宣传栏等,及时宣讲外出务工的相关政策和知识;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组建务工工程队。保石村和呷拖村村两委向凉山州各县等地输送劳务用工74余人,为提升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

坚持教育帮扶,抓实基础教育。推进教育项目实施,保石乡中心小学教学功能提升项目实施完工,新建学校供水系统、集中供热和浴室系统、多媒体教室。持续关注贫困学生成长,开展助学活动,捐助学习用具,向学校捐赠文体用品,用爱心传递温暖。

按照计划,今年公司将持续健全帮扶机制,坚持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地实施。按照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选强配齐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人员,并按规定落实好驻村干部的定期轮换、备案考核和相关待遇工作,不断充实乡村振兴基层力量。工厂党委深化落实与定点帮扶单位党组织联建共创机制,各支部充分应用自身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轮流到帮扶点开展学习共建等,指导帮扶单位加强基层党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达到抓党建促振兴的目的。

多年来,公司以“党建帮扶”为先导,强化社会责任履责的政治引领。党委班子坚持深入帮扶点开展工作调研;各基层党组织与帮扶村党组织进行“结对共建”,创新开展“党旗领航贫困村”“扶志助力帮扶点”等先锋党建活动,打造村企党建“直通车”。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力量。”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实践证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可以确保有效贯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方向、明确重点内容、强化目标导向,更加有力地发挥公司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更加有效地解决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产业帮扶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到甘孜县下雄乡洛戈二村前,公司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做了充足准备,原本以为帮扶工作开展过程会比较艰辛、动员当地百姓会比较艰难,然而事实却出乎预料。他说:“这里的人特别淳朴积极,对美好生活具有很强烈的渴望,他们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更好。”村民们的积极响应,给帮扶团队带来了很大的信心。

据介绍,公司积极为村民增收找路子、想办法,采用“扶上马、送一程”的方式带领村民探寻致富路,引导组建特产合作社,打造了“吉祥”人参果特色品牌,开发出人参果、人参果酥两款产品,合作社首年度实现营收6万余元,户均增收约1000元。在这一过程中,公司不断创新设计合作社运行机制,提升社员参与积极性,激发社员创造性,挖掘潜力,目前已促成13户致富带头人和1户经营能手的产生。从怀着想为群众做点什么的简单初心到与村民们一起经历风霜雨雪,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的驻村第一书记,看到了洛戈二村一系列好的变化。

洛戈二村是公司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剪影。

近年来,公司党组高度重视甘孜县定点帮扶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机制、压实工作责任,推进帮扶工作落地落实。

建立健全和落实好帮扶机制。公司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定点帮扶工作。坚持定期研究帮扶及乡村振兴工作,听取帮扶工作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完善领导调研走访机制,公司党组成员多次到帮扶点调研,调研过程中,认真考察村情民情,了解当地需求,精准把握实情,研究确定帮扶项目。同时,对当地宣讲政策,慰问群众和驻村干部,督促帮扶项目落实,解决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以及行业的关怀送到当地群众与驻村干部中。

研讨审定帮扶项目。在公司制定的乡村振兴五年规划的指引下,审议帮扶项目需求计划,深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加强对帮扶项目的监督检查。组织检查小组,对帮扶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帮扶项目推进有序、运营规范。

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在甘孜县投入帮扶资金220万元,用于帮扶下雄乡洛戈二村“修建特色帐篷群项目、修建观景步道及道路灯项目、修建简易观光便道项目、风貌改造二期项目”。

由此,产业帮扶取得新突破。结合受扶地实际情况探索引入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可行性,根据受扶地环境条件,开展食用菌、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业品种的试验试种工作;致力于推动符合法律法规的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与品牌培育,成功催生了“吉祥”这一特色品牌。同时,支持农户担任致富带头人,积极探索集体产业模式,实现远近结合、种养搭配、融合延伸,引导村集体经济向着内生动力型方向发展。

就业帮扶出现新进展。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紧盯脱贫户和低收入家庭,建立相关数据台账,积极协调受扶县外部资源和帮扶项目资源;多方面支持脱贫户和低收入农户参与公益性岗位、就业技能培训、“以工代赈”就业增收。

2024年,公司将持续依托行业、公司的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持续提高乡村建设能力和农村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效。

稳政策、强机制,走稳发展路。严格落实有关要求,对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进一步加强。持续健全帮扶机制,坚持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帮扶工作,坚持领导走访和调研机制,推进乡村振兴规划落实。

抓产业、促就业,拓宽增收路。以产业和就业为两大核心,精细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倡以工代赈和在本地就近工作的模式,从而推动农民持续增加收入。

培人才、增动力,探索振兴路。坚持分层培训,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参加行业、地方培训,加强帮扶村产业人才的培训,夯实产业基础。帮助脱贫地区完善和补齐各类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充分利用“曙光添翼”助学基金,以激励受扶村的青少年积极接受高等教育,全面提升他们的学历和能力。通过教育实现“扶智”,从思想上改变村民观念,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谋托底、强落实,走稳帮扶路。立足地方所需、企业所能,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任务落地落实。在帮扶对象上更加注重以点带面,在帮扶原则上更加强调合作共赢,在帮扶任务上更加侧重培育优势产业,在帮扶落实上更加着重合力推进,做到托底不包办,帮扶不代办。

因地制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从2018年起,什邡厂派驻到中江县泉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见证了国家政策对农村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也见证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多年来,公司不断投入资金帮扶泉柳村,蔬菜初加工基地项目实施建成后,预计手工儿菜年产量达20吨、手工泡菜年产量达80吨、脱水蔬菜年产量达20吨,总年产值可达140万元;蚕桑产业项目预计全年可实现养蚕100张,经济效益可达27万元。同时,通过回收、转包发展特色产业,将持续助力泉柳村发展蚕桑产业、蔬菜产业。

公司在泉柳村还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设项目,为438户村民安装自来水,提升了2722余人用水标准;并新建泉柳村2社提灌站1座,为周边300亩产业及农业用水提供用水保障,最大限度减少旱情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有了自来水,吃水问题彻底解决了,生活用水也方便了,我们发展产业更有信心了!”村民言语之间,脸上挂满了笑容。

近年来,什邡厂认真履行精准扶贫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定点帮扶地区的资源禀赋,着力保障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增强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夯实地区产业发展基底。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工厂建立了自上而下、从点到面的工作体系,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委委员、副厂长、工会主席协管,党建办公室主管,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协调、上下联动,一盘棋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推动产业项目。2023年,完成对泉柳村帮扶捐赠项目建设,帮扶资金共计140万元,其中帮扶资金60万元用于建设桑园基地,帮助该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帮扶资金60万元用于建设蔬菜初加工基地,帮扶该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帮扶资金20万元用于建设支部共建阵地,帮助该村支部不断提升党组织组织力。申请帮扶资金200万元,用于泉柳村蔬菜直供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资金已拨付至第三方监管账户,项目将于2024年建设完成。

公司瞄准乡村特色资源、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在各个帮扶村推进种植、养殖、旅游观光、深加工等产业发展,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生活越来越好。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人才优势、产业优势,结合实际帮助帮扶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农业产业链持续延伸拓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培育发展,由窄向宽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这几年,公司上上下下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需要久久为功。因此,要因地制宜聚焦当地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品,建立特色品牌。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拓宽销售渠道,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牢记“生态宜居”,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在产业振兴中的支撑作用,鼓励大学生和优秀青年返乡就业、创业,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公司持续关注并积极推进帮扶点产业发展,聚焦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等产业,不断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结构,持续提升当地自我造血能力和水平。坚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帮扶特色农牧产品作为首要任务,确保粮食安全,打造产业振兴根基。坚持打造农副产品品牌化,在建设、推广好“吉祥”人参果、好运牦牛牧场等基础上,打造更多具有品牌效应的农副产品,形成产业振兴特色。坚持推进农旅融合,充分利用甘孜县及下雄乡在317国道旅游、十八军窑洞群遗址、广阔草原和巍峨雪山等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禀赋,推动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拓展产业发展广度。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推动项目建设,持续通过集体养殖、铺面出租、旅游超市等方式为集体经济引出活水,让帮扶村集体收益持续稳定增长,让帮扶村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精准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位于大泉坑村的育苗大棚里,随处可见农民抢抓时令忙管理的劳动场面。大泉坑村是远近闻名的种植基地,其生产的原料在行业内久负盛名。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大泉坑村文旅项目,计划总投资1126万元,内容主要包含文旅、农旅等要素。

“我们支持师古镇将大泉坑村文旅项目打造成为文旅融合新样板、乡村振兴示范点。”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项目实施将在该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当地就业、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有利于当地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有利于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什邡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大泉坑村项目启动以来,长城厂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集中力量、统筹推进。

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厂党委自觉将该项目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作为践行公司“四大责任”的重要载体,作为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展现国企社会担当的重要窗口,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研究通过了对该项目的捐赠意见后报公司党组审批。

主动担当,“一把手”挂帅督办。工厂党委将该项目纳入工厂督办工作任务,成立工作专班,定期督办工厂工作推动推进情况。项目规划期间,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并建立了政企协调工作机制。项目建设期间,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建设工地听取工程建设情况汇报,督办工程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并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审议装修方案、绿化方案、功能布局优化等。

统筹协调、政企联动。项目启动以来,工厂统筹协调,政企协同联动,政府多次召开重大项目攻坚战指挥部会议,完善“农户有偿退出宅基地补偿标准”。工厂与镇政府多次召开专题工作协调会,对项目规划、农户拆迁、资金划拨、资源整合、工程建设、功能布局分区等开展专题研究并达成共识,加速推动工程项目建设。

目前,工程主体建设、装修工程及管网等配套附属建设已全面完成,已初步具备营业条件,正加快进行项目进度款清算及项目审计决算准备工作。

大泉坑村项目的落地是公司落实乡村振兴工作的缩影。

公司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瞄准帮扶村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帮扶发展特色产业。对接帮扶地政府,坚持以规划为依据选好选优帮扶项目,依托帮扶地区乡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现代种植、现代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公司研究制定了帮扶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了帮扶方向。公司始终把因地制宜放在开展帮扶工作的第一位,注重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制定帮扶方案的过程中,帮扶方案与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有效结合。对帮扶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乡、村两级研讨会议,对帮扶项目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

公司聚焦产业振兴重点,依托农业农村独特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富民兴村产业,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

未来,公司将以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为己任,依托行业的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持续助力提升乡村建设能力和农村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效。(水土文  邸继勇)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