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陶文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条宝贵经验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办好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个大事,关键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把握。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使命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共产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领导一切的。作为执政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责无旁贷。“促改革”与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是党执政的核心能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改革开放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党的全面领导极为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谋划中。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持续稳步推进,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体制机制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这是我们党历史上首次在党中央层面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强有力的领导“中枢”,自上而下形成党领导改革工作的体制机制。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既挂帅又出征,亲力亲为谋划指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为改革提供了最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改革进程中取得这样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因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和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势越复杂,挑战越严峻,任务越艰巨,越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