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历史进程、理论意蕴与实践进路

【摘要】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立足点,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我国经历了从精神被动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逐渐到自信自强的历史进程,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并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内在意蕴丰富且深刻,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基石,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关键,以传承中华文明为精髓。要以物质独立自主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筑牢坚实基础;抓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核心保证;推进“两个结合”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拓宽发展途径;丰富精神世界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呈现新图景;坚持胸怀天下推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增强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4.13.011

【作者简介】刘明松,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主要著作有《习近平民生思想的方法论与实践论》(论文)、《马克思的民生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目标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1]这提出了“精神独立自主”的崭新命题,彰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要求,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能有效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力,推动我国事业发展形成良好精神面貌,向世界彰显中国特色的精神风采。探索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历史推进、理论意蕴和实践进路,不断开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新局面,对坚持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意义重大。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历史进程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由精神被动转变为精神主动的重大转折点,从此我们党开辟了探索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历史进程,不同历史时期推进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内容,助力形成了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3]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既是我们党百余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我们党依靠独立自主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恩格斯指出:“工人的政党不应该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策。”[4]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立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党坚持依靠自身力量办事,按照自身情况办事,始终把独立自主作为决策办事的立足点,不断积极探索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征程,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改变了人民的精神面貌,使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党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带领人民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1935年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背景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成为我们党推进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重要标志。我们党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通过“一化三改”“和平赎买”等方法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不照搬别国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依靠自身力量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真正做到了“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5]。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应该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迷信了。其实,我们过去也不是完全迷信,有自己的独创。现在更要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6]独立自主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指引我们党独立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显著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我们党推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有力证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强调,我国的事情要按照自身情况来办,要依靠自身力量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7]。党的十三大把坚持自力更生写入党的基本路线,突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8]邓小平同志定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独立自主的发展基调。邓小平同志说:“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9]要通过全方位的独立自主支撑起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守护好中华民族的尊严。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0],认识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并作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工作指示。他深刻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1],高度重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保证党和国家不断推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永葆生机与活力。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清国家发展大势,“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2],继续坚持以独立自主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峻考验时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3],提出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保证民族振兴和国家现代化事业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14],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党的精神旗帜引领,强调把握正确文化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部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好人民的精神家园,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把坚持独立自主与推动文化对外开放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了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发展进程。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出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我们党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重大贡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独立自主”概括为十条历史经验之一,“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15],高度强调了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六个坚持”凝练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中一条就是“坚持自信自立”,并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深刻蕴含着推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思想。“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16],我们要坚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基本点,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回应我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坚定正确的发展道路选择,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牢牢把握自身民族发展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17]我国经历了从精神被动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再到精神自信自强,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形成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倡导并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生动彰显了我们党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历史脉络与未来趋势。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理论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指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三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19]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涉及思想、情感、信仰与意志等方面,是凝心铸魂、筑牢根本的基本工程,为实现其他层面的独立自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提供重要精神力量,增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与底气。

首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解放全人类的思想学说,找到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飞跃的有效途径,找到了实现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光明大道,为建立没有压迫与剥削的理想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20],我们党是靠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它既是带领我们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重要理论武器,也是继续推进我们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制胜法宝。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是因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战胜各种困难,回答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坚定把握前进的方向,增强应对风险与挑战的信心。“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21]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是我们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必修课,是我们党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重要基石,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22]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实现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能使我们党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使我们党保持先进的政治立场、崇高的政治理想和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23]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基础与前提,要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进而将认识世界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带领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其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关键。“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24]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关键在于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国的坚定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长期独立自主探索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党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的根本成就,也是我们得以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最大底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本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与独特的基本国情的长期选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25]。正如“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26],我们选择的发展道路好不好,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重大政治问题,事关国家生死存亡,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定力、坚定主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我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根本之道。历史与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我们党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最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我国道路、理论与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旗帜,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作用,做到本国发展道路自己作主,把国家发展放在自身力量基点上,把国家发展命运掌握在自身手中,不受外部干涉,独立自主地探索本国发展模式。“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27],在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中,在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中不断增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四位一体”的体系,实现“四个自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已有成果基础上继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使各项制度体系、理论体系越来越成熟,充分发挥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在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不断开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新局面。

最后,传承发展中华文明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精髓。“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28],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使得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有了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重要底气来源。独立自主是中华传统美德,应从中华文明中寻找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源头活水,积极构建中国精神以巩固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基础。中华文明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勇敢无畏的精神气概,增强了中国人民志气、骨气与底气,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实现民族精神独立提供稳固内核,丰富文化底蕴。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大突出特性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了重要基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我们走自己的路,为持续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保证;创新性促进实现自我更新,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断注入新的精神动力;统一性增强了民族的团结,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凝聚力量;包容性促进保持开放胸怀兼收并蓄,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开阔视野;和平性决定了我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友好交流平台。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要从中华文明中深挖我国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历史根基,寻找维系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精神纽带,找到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密钥,不断获得民族前进的重要力量。“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9]要植根中国大地,厚植中华文明根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华文明中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进而培育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性,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增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实践进路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30]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性的良方妙药;是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经验总结,是党持续保持战斗力的重要法宝;是中华文明基因的应有之义,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精神基础;是新时代“两个大局”下实现大国精神崛起的必由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

第一,以物质独立自主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筑牢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31]一方面,物质独立自主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底气,国家的精神崛起需要坚实的物质条件作为前提与基础。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走自己的路,保持自立才能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以充足物质条件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扩宽了独立自主的内涵,为促进物质独立自主提供更加主动的精神动力和更为强大的精神支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品格能够鼓舞士气,增强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与战斗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在一定程度上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把宏伟蓝图变成现实。总的来说,物质独立自主与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是相互交织的过程。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注定要走更高水平的独立自主之路,要实现物质独立自主与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相统一。“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32]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并驾齐驱,既追求物质上的高质量发展,也追寻精神上的自立自信,因而要促进物质独立与精神独立彼此支撑、互相补足,形成有机统一体共同持续助力于现代化事业发展。

第二,抓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核心保证。“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33],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形成牢固的安全保障。“我们这么大一个党,领导着这么大一个国家,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这个艰巨任务,全党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34]维护人民思想意志团结统一是保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重要基础,这是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也是党的生命、党的力量所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牢牢抓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从而巩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思想基础,增强共同壮大奋进新时代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思想引领工作,维护精神团结,培植共同精神家园,以最大公约数共画同心圆,使人民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以统一全党思想意志为增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核心保证。

第三,推进“两个结合”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拓宽发展途径。我们党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也是探索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到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表明我们党在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上不断刷新高度,彰显出我们党逐步实现精神自信自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理论飞跃,都是我们依靠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取得的成果。“两个结合”强调要立足中国国情,根植中华文化,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我们党推进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根本途径。“两个结合”克服了本本主义,揭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机理,高度彰显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觉。坚持“两个结合”,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回答好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课题,促进理论创新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在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拓宽发展途径。

第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呈现新图景。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精神独立归根到底是人民的精神独立,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着手,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夯实基础,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人民精神的丰富程度是衡量国家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标尺之一,“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35],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现代化事业注入更为鲜活的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充实人民精神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能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呈现更多可能性。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凸显中国式现代化优势,实现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超越,进而增强人民对现代化事业的认同感,进一步巩固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过程中,始终代表人类文明新的进步方向,反映人民的美好愿景,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助于提振广大人民精神之气,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提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呈现一番新图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以丰富精神食粮充实滋养人民的精神世界,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第五,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稳固有力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36]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得以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底气,也是继续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精神动力。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重要使命,要增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提升中华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把握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铸造中华文化新的生命体,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做好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与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37]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促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前提,坚定走自己的路,掌握真理的力量,只有发展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强民族认同与民族自豪感,筑牢独立自主的精神根基,才能坚定文化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第六,坚持胸怀天下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增强国际影响力。“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38]中华文明不是孤立于世界发展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需要坚持胸怀天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与更加长远的眼光发展中华文明,更加自信地引领世界文明潮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把握好坚持独立自主与坚持胸怀天下的关系,以独立自主为基本立场,保持自信谦和的态度、开放的胸襟与世界对话交流,坚持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发展自身。我们要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断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代之问。我国在坚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坚持胸怀天下,为建设人类现代文明提供了中国方案,以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模式,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在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同时,我们要主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炼我国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亲和力、影响力、吸引力,不断增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本文系202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研究”资助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JZD003;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梁嘉庆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

[1][27]《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第1版。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求是》,2022年第19期。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3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49~450页。

[5]《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二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557页。

[7][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31页。

[8]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8月21日,第2版。

[10][11][3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67、143、91页。

[1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50页。

[13]《江泽民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3页。

[1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7页。

[15][25][3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1版。

[16][2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17][18][2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第2版。

[19]《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39页。

[20]《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16页。

[21]《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人民日报》,2017年9月30日,第1版。

[2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33页。

[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4页。

[28]《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9月1日,第1版。

[29][32]《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3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01页。

[3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7页。

[34]《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5月1日,第1版。

[35]《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人民日报》,2015年3月1日,第1版。

[3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

[37]《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536页。

责 编∕韩 拓 美 编∕梁丽琛

Realizing Spiritual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Historical Advancement,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and Practice Approach

Liu Mingsong

Abstract: The realization of spiritual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is an important foothold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CPC, a historical conclusion drawn by the Party from its century-long struggle, a fine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n important principle of our founding as a party and a nation. Our country has gone through a historical process from spiritual passivity to spiritual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and gradually to self-confidence and self-reliance, daring to show China to the world and providing Chinese wisdom for world development. Achieving spiritual independence is rich and profound, with firm belief in Marxism as the cornerstone, adherence to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key, and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s the essence.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piritual independence by material independence; provide a core guarante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piritual independence by grasping the socialist ideology; broaden the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piritual independence by promoting the "two combinations"; present a new pictur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piritual independence by enriching the spiritual world; an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by insisting on advancing spiritual independence by thinking of the whole world.

Keyword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alization of spiritual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cultural confidence

[责任编辑:韩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