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高安
时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地点: 湘西南某县广播电视局
广播电视局顶楼5楼,一间10来平方陋室,是兄弟俩栖身之所。哥哥大学毕业不久,调到局里做采编,泡在2楼编辑室,采访开会搞活动,整天就写一个字:忙。弟弟十二三岁,在乡下小学毕业,随哥哥来县城读中学。
起先两人吃食堂,肚子“闹革命”不说,主要是贵,只好自个开伙。买来小煤灶,三尺见方木框,糊满炉渣,托出灶芯,刚好塞三个煤球。底层煤球窝火,火力靠上面两个。窝火,即藏住灶火,以备添煤球续用。
灶简单轻便,就是生火窝火难,尤其在顶楼。顶楼无隔热层,冬天冷飕飕,夏天热辣辣,四季穿堂风,小煤灶每天至少生一次火。
引火,数木炭最好,但用不起。弟弟不知从哪捡来刨木皮、玉米骨之类,不断划火柴点着,半跪着,鼓起腮帮吹,常常被烟熏呛得咳嗽不止、泪涕双流。如此这般,一二十分钟甚至半小时,才让冷冰冰、硬坨坨煤球燃将起来。
好在弟弟几岁起,便开始耕田插秧、喂猪打狗,在乡下什么活都干。他懂事早,知道父亲几年前住院病逝,欠下一屁股债,母亲尚未还清;哥哥很忙且工资低,要负担自己和小姐姐读书。于是,洗衣做饭搞卫生,弟弟全包啦。
青年时的“弟弟”
腊菜干菜酸菜来自乡下,母亲牌或母亲弟弟合作牌;蔬菜嘛,哥哥从机关叫卖菜担上随便买点。下午放学,弟弟朝编辑室一探头,见哥哥在埋头,便悄悄回家做饭。菜洗得干净、切得精细,炒得像模像样,然后叫哥哥上去吃。有时叫几次,哥哥还在忙,弟弟就先吃,尽量把好菜留着。
一天,哥哥忘记买菜,弟弟掏尽所有,找出1角5分钱买豆腐,煎成一面黄,以青椒炒焖。见哥哥吃得好香,弟弟连忙把剩下两片夹给哥哥,哥哥“嗡嗡”又回夹一片。
农历五黄六月,青黄不接时刻,弟弟总要抽空将未脱壳的谷粒,从米堆一粒一粒扒拣出来,然后一粒一粒手剥脱壳,又放进米罐。这些粮食,也凝结着自己的汗水呀。
冬天,小煤灶从走廊搬进室内,接根铝管通向窗外,暖和多啦。兄弟俩对话不多,但“悉悉索索”颇为默契,让寂静顶楼氤氲烟火气。
最炫是中餐。课间一小时,弟弟火急火燎赶回,等生上火就差不多了。他只好热热剩菜剩饭。如果有三片肉或豆腐,他就吃一片;只有一两片,就全部留给哥哥,自己吃点辣椒,又火急火燎上学去了。
转学县城,弟弟慢慢白嫩地长开,走路挺直多了。唯课程一时赶不上,哥哥又没空辅导,只是劝他莫看电视赶功课。
戒电视?等于要弟弟的命。那时乡下没电视,到县城,弟弟能看上彩电,仿佛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他什么节目都爱看,尤其痴迷武打剧。
哥哥买不起电视,弟弟便一个“蹭”字了得。在局里演播室“旁看”,哥哥贴“封条”;偷偷钻到邻居家看,哥哥“打招呼”。哥哥严厉批评:电视是知识人作出来的,大家都像你不好好读书,哪有电视可看呢?
此后,弟弟放学回家,晚点,有时饭后出门,以补课、老师拖堂或集体活动为借口。终于,哥哥碰巧抓到“现场”——弟弟溜到同学家看电视去了。
揪回,哥哥猛推弟弟几把,耳光扬着又放下,勒令立下保证书。
保证基本履行,弟弟偶尔设法过过“瘾”。成绩有所提高,但哥哥十五只吊桶放不下来。
1987年2月,湘西南普降暴雪,冰封道路,交通堵塞。哥哥奉命下乡调查私采锑矿、滥伐森林之事。爬上山,现场触目惊心!他想以最快速度曝光。返程20多公里,哥哥竟断断续续、连滚带爬十四五小时,晚9点才到县城。
宿舍冷冰冰,不见弟弟。哥哥动手做饭,一时找不到引火材料,旧报纸点烧一沓沓,小煤灶迟迟不来神。餐馆都已关门,哥哥早已饥肠辘辘,筋疲力尽。
晚11点,弟弟回来,一身干泥。哥哥劈头喝问:
“在哪看电视?”
“我......”
没等弟弟开口,哥哥火已喷涌。出差的辛劳,采访所见所闻的愤慨,严父临终的嘱托,家境的困难,即刻的饥寒交迫......似一张张胶片,又似一个个火星!
说时迟那时快。哥哥抓住弟弟,拳脚相加,犹如火山爆发。不知打了多久,打着打着,弟弟哭了,哥哥也哭了,哭得好伤心。
翌日,弟弟早早起床,背着书包匆匆走了。又是晚归。
哥哥跑到学校,才得知,暴雪几天,弟弟天天组织班上同学,利用空余时间铲冰除雪,清障保畅,汗流浃背很拼,他一人顶数人。
那天放学,弟弟抗冰到晚八九点,班主任留他吃了饭。恰好重播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于是留他看了一阵,作为奖励。
哗!
第三天中餐。弟弟仍旧热了剩饭剩菜,吃了点佐料上学去。唯有两片腊肉黑亮黑亮的,直挺挺躺在碗里,等着哥哥。
哥哥一气写成报道,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其内参刊登。
弟弟受尽委屈,哥哥本想认错,但是不知怎么,一直欲言又止。哥哥对弟弟唯一一次“暴行”,为此愧疚了30多年!
小煤灶早已作古,但是熹微火焰,在哥哥心中永驻。
哥哥就是我,弟弟就是雪峰山下,湖南高速一名基层负责人。此刻他正组织员工,以顶风冒雪、抗冰保畅的方式过年。
犹如湖南高速万名“弟弟”的过年方式。
新年钟声敲响,此刻,我格外思念多年未回家过年的弟弟。“砰”,弟弟的拜年信息正好弹出。兄弟俩离得那么远,又挨得那么近。
2024年大年初一于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