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肩负着节能降碳的重要使命,“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绿色物流恰逢其时,须加快推进物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物流政策号召,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由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专业团队总体规划设计潞铁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全面展开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园区基本形成集储、配、洗(选)、运于一体的物流产业链体系,依托北京局的路网优势,发掘长治地区煤炭大宗产业的集群优势,将园区打造成公铁海联运的集散重地。2023年度发运总量达到360万吨,实现营收1.2亿元;预计2024年发运总量达到500万吨。
综合管控 平台启航
园区率先配套建设了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了数据自动化采集,数据运营中心集成相关园区智能硬件和配套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软件,实时采集铁路运输数据,进行数据联动和数据共享,实现智能化管理、数字化运营。一期数字化平台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设完成无人值守数字磅房、数字化仓储孪生可视系统,实施集装箱自动采集、激光盘库巡检、对接快装系统及铁路发运数据等,实现上煤、出入库、运输、装卸、短倒、盘点、加工、结算等各个节点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园区数字化运营和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园区与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合作,配套建设了数据运营中心,采用数字孪生、物联网、互联网及区块链等相关技术实现物流中台数字化方案,提供“云端、组件化、多主体、数据贯通”的“中间层”服务者,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体量企业的多种需求。数据运营中心集成相关园区智能硬件和配套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软件实现了数据自动化采集;在快装沿线的铁路一侧安装铁路车号识别设备,通过集成快装数据和车号数据自动计算铁路发运的实时数据。
此外,园区还构建了在线虚拟数字仿真指挥中心系统,实现了供应链全链的数据跟踪。作为国家煤炭储备基地,园区严格遵循硬性要求,对关键作业环节如总量库存、磅房入库明细、储煤棚实时视频、园区出入库视频、铁路发运明细及煤炭温度感应数据等进行实时自动采集,并上传给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系统和物流相关各方企业,实现数据联动和数据共享,进一步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协同发展与绿色转型。
智驭物流 绿动长治
园区坚持“产业基金+重资产建设+轻资产运营”的轻重联动创新模式,坚持“资产资本化、资本运营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思路,力争打造成为区域标杆和范本。从长治市整体布局出发,园区通过系统化布局、规划、建设和运营,创新引领,复制推广,推动长治市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
园区拥有10万平方米的环保封闭煤仓、15万平米的集装箱堆场以及无人值守快速通关系统、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化系统等,配套有3条1050标准铁路专用线、2架40吨龙门吊以及全自动装车作业系统。设计年发运量达500万吨—800万吨,未来吞吐量达到800万吨—1000万吨,预计可实现降碳1.35万吨/年。
积极响应国家“公转铁”战略部署,潞铁智慧物流产业园在集装箱运输方式上大胆创新,逐步实现铁路运输“重去重回”,公路运输主要负责“最后一公里”短驳运输;园区智慧物流立足于“以储代运”实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和“以运分储”低成本突破外部约束;将供应链与货主产业链“双链融合”,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运储、商贸及金融的一体化融合,最终实现一单制。
目前,园区以“公转铁”为标志的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已陆续落地推进,形成了满足市场运行的长效机制,在此过程中,智慧物流作为协调行政指令与市场响应的关键工具,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与资本支持,正逐步展现出在提升物流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绿动未来 新能运输
园区率先引进并投放新能源电动重卡汽车及配套换(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真正实现“最后一公里”的绿色运输,为打造零碳园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发挥了行业引领的积极作用。
目前,园区累计投放480余辆新能源电动重卡,配套建设换(充)电站共七处,其中换电站一处(园区内)、充电站六处,主要分布在本地区309、207等国(省)主干道附近,可满足约1000台车充(换)电服务。此外,园区还有在建充电站12处。同时配套建设两台车辆全封闭自动清洗平台,并安装供暖设施,以满足冬季正常使用,确保车辆不带煤粉上路,避免造成扬尘污染。
园区正在打造“双碳”目标下的“零碳产业园”,率先引进新能源电动重卡实现园区短驳绿色运输,不断构建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现代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对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煤炭交易中心长治专区两项市重点工作起到核心物流节点的支撑作用。
下一步,潞铁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拟开通国内、国际集装箱班列线路,建立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圈的枢纽。同时,园区也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构建绿色运输新生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潞城力量,推动实现长治市高质量发展。(谭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