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其中一条重要原则,凸显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民立场,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改革,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践表明,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这就要求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无论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还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无论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无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还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丰富人民精神生活,都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的成果切实转化为人民的幸福生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是推动改革的强大力量。要鼓励人民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及时总结推广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的话语权,使改革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同时,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利益标准是评价改革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如何,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站稳人民立场,就要倾听人民呼声。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成效最有发言权,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是改革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找准改革的痛点和难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钉钉子精神坚定不移地将改革进行到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作者:求是网求是漫评主编 徐辉冠)

[责任编辑:翟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