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四川三台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盛夏时节,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从县城到农村,从项目建设一线到企业生产车间,从建筑工地到田间地头,干部群众抓项目、搞建设、谋发展的场面热火朝天。

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稳则全局稳。今年以来,三台县紧密贴合现有产业基础、发展规模和特色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核心、服务业为支撑的三产业贯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大县向产业强县、人口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转型升级。

1台沃香粮油产品

稳基础  全产业链打造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四川台沃香食品有限公司智能化全自动大米生产线上,伴随着隆隆机声,烘干的稻谷被自动吸入机器内,经过不同的机组,一步步完成稻谷到大米的蜕变,再装入袋密封,分类码垛。

四川台沃香食品公司是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台沃科技集团的子公司,主要从事优质粮油收储烘干、精深加工等,公司拥有智能化全自动大米生产线1条、智能化浓香型菜籽油压榨生产线1条,可年产大米5万吨、浓香型小榨菜籽油3万吨。

从田间的一株株水稻到工厂的一袋袋精米,再到摆上餐桌浓香扑鼻的米饭,大米的加工从传统的机械化生产方式迈进了智能数字化时代。近年来,三台以“三品”为引领做优农业,加快种业强县建设,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致力于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增值文章,引进培育生猪、粮油、蔬菜、麦冬等领域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改进技术工艺,升级设施装备,建设智能化生产线,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合服务,发展中药材种植、现代中药、肉制品精深加工、麦冬饮料等产业,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生产、便利化服务网络于一体的健康食品园区。

三台县先后引进绿溪优食谷、上海梅林、圣菲轮食品、商投启禾中央厨房等川菜工业化加工企业,实现从米面油肉蛋奶到开袋即食的“川味”产业化跨越,建立起了种子种源、养殖、屠宰、冷链、加工的全链条闭环,初步形成从“田间”到“餐桌”、从“三台味道”到“三台制造”、从“本地产品”到“本地包装”的全产业链布局。

目前,位于三台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健康食品产业园聚焦农业龙头企业50余家,初步形成了从“粮头”到“食尾”的“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健康食品全产业链,正在积极争创“中国预制食品产业基地”。同时该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绿色优势,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农业,持续推广“三生万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依托“绵品出川”、中国(西部)健康食品博览会等活动持续提升三台“土特产”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吸引力。

2智能化大米生产线

强引擎 智改数转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在三台县永明镇绵阳市朝育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崭新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在操控台上输入相关生产数据,伴随着隆隆机声,一个个农机构件渐成雏形。

“以前生产一个大功率散热器需要8个工序、8台设备、8个工人。上了新设备后,1台设备1个工人就能完成。”公司总经理王毓民介绍,今年初,公司引进新设备,上新了玉米收获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可以利用远程控制技术自动规划作业路线,实现收割装一体化作业,满足了一人一田一设备的目标,受到广大农户欢迎。

绵阳市朝育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从事汽车、家电零部件及农业机械整机研发、生产经营的传统制造企业。为满足订单和市场需求,开年以来,该公司上新多条自动化设备,率先迈进了“智改数转”行列。

王毓民介绍,公司“智改数转”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公司由原来的7台设备生产一个产品变成4台设备生产一个产品。这过程中还加入了4个机械手,取代了传统的生产工序,一步成型,4台机械手同时工作完成一个产品的加工。二是在完成传统设备改造的同时,公司引进了新的复合钻攻中心,新设备引入后,生产过程由原材料到成品一步完成。

“钻攻中心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王毓民介绍,根据公司今年的年度计划,在10月份之前公司将投入30台机械设备,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

在三台县,像朝育机械有限公司这样率先开展“智改数转”的传统制造企业不在少数。

为加速企业“智转数改”,三台县建立了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企业“智转数改”评价体系,对企业分行业、分批次进行诊断,印发《三台县推动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四条硬措施》,对实施“两化融合”贯标和管理体系认定、开展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并分业分类推进供需精准对接,鼓励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改和创新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能耗及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同时,深入推进金融帮扶,加强政银企融资对接,打造互助金融平台,切实为中小企业融资减负解难。

据了解,三台县还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聚焦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融资、税费、项目推进中的问题,能立即解决马上帮助解决,切实做到企业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同时,大力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强化政策帮扶和要素保障,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做强核心业务、打造硬核实力、持续降本增效;畅通院企信息对接、科研成果转化渠道,鼓励企业形成创新专利、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俯瞰三台县城

促增量  文旅融合提升服务业内生动力

7月3日(农历五月二十八),郪江古镇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郪江古镇城隍庙会在此进行。当天,来自绵阳、成都、德阳及周边镇乡的游人纷纷赶到这里,观看城隍出巡和祈雨活动。

郪江古镇迄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境内有战国时代郪王城,唐宋时代摩崖造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街道、寺庙和石桥等。每年一度的城隍庙会已经成为郪江古镇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三台县坚持文旅融合之路,着力抓好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整理和开发工作,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全县发展大局同频共振。

为充分发挥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优势,三台县积极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大力推动景区提档升级,投资打造的潼川古城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蜀中第二草堂”的梓州杜甫草堂经改造后,建成为集旅游、健身、休闲、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公园。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上,三台县立足资源优势,用文化点睛全域旅游,把文化元素植入游、购、娱、吃、住、行等旅游产业各个环节,将文旅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同时,三台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以农文林旅融合为主线,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打造品牌节会活动为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全县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农文林旅深入融合,城乡和谐互动发展”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借助于生态旅游与绿色农业的紧密结合,现代农业服务业在三台各地兴起,三台县迈出了从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农业转化的坚定步伐。截至目前,三台县上规模的农家乐达50余家,吸纳从业人员近1000人,其中就近安置农民就业800余人,带动400余户参与。(绵阳市三台县委宣传部 刘玉明)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