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要闻 > 正文

央企运行质效向优(锐财经·年中经济观察⑧)

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覆盖全县的新能源充电设施服务体系,助力群众绿色出行。南方电网晴隆供电局积极推动充电设施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系统融合发展,目前在全县共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27座,充电桩53个,充电服务能力达1802千瓦。图为该局工作人员对充电站供电设备进行检查。

卢官洪摄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专场。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央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截至去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是2012年底的2.8倍,增加值、收入、利润与2012年相比均翻了一番,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效率指标稳定增长,经济运行持续保持稳中有进、质效向好。

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负责人刘绍娓介绍,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扎实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结构向新、质效向优的良好发展态势,有力发挥了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主要的亮点和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稳一优”:

生产经营“稳”。上半年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平稳有序,重点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比如,发电量和售电量分别同比增长5.3%、8.9%,原油产量同比增长0.9%,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2%。

价值创造“稳”。累计实现利润总额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3%、2.1%,保持了与利润总额的协同增长。

社会贡献“稳”。累计上交税费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9%,在总投资中占比超过37%。

运行质效“优”。累计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340亿元,同比增长2.7%;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78.9万元,同比增长4.6%;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7.4%,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

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去年以来,国资央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取得积极成效。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说,一方面是强化创新策源,促进科技和产业同向发力。实施了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产业焕新、未来产业启航、AI+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建设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发展焕发蓬勃生机。另一方面是优化发展生态,强化新领域新赛道政策供给。今年超过80%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支持企业科技攻关、产业升级,累计对25万名关键人才和科研骨干实施了股权分红激励,形成了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合力。

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林庆苗介绍,近年来,国资委扎实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归纳起来有“四个合作”:

——资本层面合作。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中央企业积极与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开展股权合作,金额超过3900亿元。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对外参股投资各类企业超过1.3万户,国企民企在资本合作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产业链合作。中央企业开展共链行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带动超过5700家经营主体协同发展。每一家“链长”企业的背后,都有很多民营企业的参与和配合。

——供应链协同合作。中央企业采购工作中,通过降低采购门槛、减少交易成本等,有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目前中央企业直接带动的供应链上下游200多万户企业中,96%是民营中小企业。

——科技创新合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与民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联合攻关,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材料等方面,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下半年,如何推动央企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刘绍娓表示,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国资委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通过“三增”、“三新投入”、“三个边界”管控,有力推动中央企业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增”主要指要带头做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基础产品的增产增供,确保“供应增”。要深入开展经营创效、管理增效、改革提效,确保“效益增”,还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发展,确保“投资增”。

“三新投入”主要指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瓶颈;加大产业焕新投入,加快新赛道、新产业布局;加大设备更新投入,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个边界”管控主要指要严守财务边界,严控债务规模过快增长,依托司库系统加强实时穿透、智慧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要严守业务边界,严控无关过度多元经营,集中优势资源做优主业、做强实业;要严守企业边界,严控多层架构无序扩张,大力压缩管理层级、压减股权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堵塞管理漏洞。

当前,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正在积极推进中。刘绍娓介绍,未来5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本报记者 孔德晨)

[责任编辑: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