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为《决定》),系统部署了新时代新征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任务,指明了未来几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由于“美丽中国”是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因此,《决定》坚持守正创新和制度建设的统一,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七个聚焦”之一,要求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这一系统工程当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要求其他各个方面的体制改革同时要体现和兼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当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要体现和兼顾其他六个“聚焦”。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构成方面。围绕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筑牢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性的重要一环。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其他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完全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存在着不可持续的问题,因此,必须将“美丽中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当中的重要方面,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和促进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统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改革的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目标和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四个方面,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决定》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明确了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人口、资源、环境等自然因素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变量。围绕着确保自然要素的可持续性,《决定》明确地将“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第一项任务。在国土资源领域,要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要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在生态安全领域,要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在行政上,还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针对自然系统破坏的情况,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在国土资源领域,要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要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制度机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为此,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要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为此,要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的方针,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必须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同时,要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只有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才能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配套目标和任务
《决定》坚持坚持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的统一,要求必须打好“组合拳”,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尤其是市场经济手段在生态环境治理当中的作用,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推进水、能源等领域的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完善绿色税制。为了弥补市场失灵,还必须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强化发展的环保和安全等制度约束,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强化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保障机制。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
处理好法治和技治的关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手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加快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我们要充分运用技术治理方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形成支撑新质生产力尤其是绿色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化水平。
处理好改革和开放的关系。我们要顺应和引领全球化,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环境标准和劳动保护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开放环境。我们要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的协同,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和绿色化趋势,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以可持续方式走向世界。我们要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绿色发展方面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总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大力贯彻和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切实推进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