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调研中国】对南华县林下经济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调研中国配图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统领,资源保护为前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突出地方特色,科学规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产业支撑,加快经济发展,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南华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南华县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楚雄州西部,是滇东与滇西之间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全县国土面积2343平方公里,辖6镇4乡128个村(社区),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9.74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0.25万人,下降1.25%,有汉、彝、白、回4种世居民族,是“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云南优质烟基地”。全县森林面积244万亩,森林覆盖率71.77%,全县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约370万亩,比实际利用林地面积多126万亩。2023年,全县林下经济实现总产值64.92亿元。

(一)发挥林下经济资源优势,注重夯实品牌基础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木、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特征的生态友好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南华县森林资源丰富,发展林下经济潜力巨大,优势明显。目前全县林下经济产业主要涉及食用菌产业、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以及森林景观开发利用等方面。全县林下经济经过林权流转、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业布局等前期投入,规模化、集约化、产销一体化逐步推进,总产出比农户式、单一式生产有显著提升。在注重提高林下经济总产出和总效益的同时,南华县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申报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效显著,为发展林下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品牌基础。截至目前,全县已知野生食用菌290多种,占云南省670种的43.3%、全国930种的31.2%,“世界四大名菌”和“中国十大名菌”均有分布,是国内野生菌分布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县(市)之一,先后被认定为“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松茸之乡”“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食用菌)”,云南省“一县一业”野生菌示范县。“南华松茸”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3年平均市场价格560元/公斤,与其他产区同等级松茸相比,单价提高120元/公斤,真正体现了林下产品经“三品一标”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单价较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和优势。

(二)发展和保护食用菌产业,注重提质增效

全县野生菌采集基地面积230余万亩,其中实施封山育菌面积200万亩,推广菌山承包经营面积50余万亩,依托“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建成以松茸、牛肝菌、块菌为主的野生菌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13个,面积6240亩,以样板示范带动野生菌基地提质增效。2023年,全县野生菌集散交易量1.2万吨、交易额达15.513亿元。培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菌加工企业14户,以野生菌交易市场区域为主的经营主体146户、乡镇野生菌收购大户11户。积极研发以野生菌为原料的野生菌酱、菌香剁椒、香菇脆、菌味鲜调味品以及预制菜类产品并已批量生产,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积极推进食用菌种植,全县培育34户种植主体,在10个乡镇种植食用菌7213亩,实现产量2.83万吨、产值4.98亿元。

(三)发展壮大林下中药材产业,注重种植规范

全县种植中药材6.93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3.008万亩,实现产值3.971亿元,主要品种有白芨、红花、黄精、天门冬、续断、龙胆草、重楼、山药、当归等。目前,全县4个公司、13个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1个基地和1个协会建成5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25个,建成100—500亩示范样板24片,1000亩以上示范样板1片;在龙川镇镇境村委会建成1个2500亩规范化林下白芨种植示范基地。

(四)鼓励发展林下养殖,注重壮大养殖规模

南华县积极支持和鼓励一批市场经营主体或大户发展林下养殖业,基本形成林畜、林禽、林蜂(蜂蜜、蜂蛹)养殖模式。2023年,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下大牲畜养殖168户,养殖肉牛0.838万头、肉羊7.711万只、猪0.765万头,实现产值23274.3万元;林禽养殖户23户,养殖规模近20.7万只(养鸡),实现产值2070万元;林下养蜂(蜂蜜、蜂蛹)346余户,养殖规模1.04万桶(巢),实现产值453.85万元;特种养殖2户,养殖鸵鸟100只,实现产值60万元。

(五)林下采集效益彰显,注重保护开发

一是茶产业得到持续提升。以兔街镇为重点,全县种植茶叶1.3132万亩,年产毛茶560多吨,实现产值3948.78万元。二是森林蔬菜得到较好利用。全县境内森林蔬菜品种多、分布面积广,主要优势品种有刺头菜、香椿、大麻菜、臭菜、鸡刺根、蕨菜、林花(刺白花、棠梨花、杜鹃花等)等。全县采集面积近10.34万亩,产量近600吨,产值787.06万元。三是野生林果得到合理开发。全县拥有华山松面积5.36万亩,年采集华山松子486吨、产值1701万元。礼舍江沿岸低热河谷区域分布天然滇橄榄面积4万多亩,资源储量2000多吨,年采集量达40多吨、产值16万元。有野生杨梅近3万亩,资源储量800多吨,年采集量20余吨,产值近30万元。四是食用笋得到持续利用。全县有甜竹、雷竹近300亩,产量150吨、产值150万元。

(六)森林景观开发取得实际成效,注重林旅结合

依托林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独特等优势,有序开发森林景观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目前已培育形成咪依噜风情谷AAA级旅游风景区、鹦鹉山生态公园、两旗海湿地公园、土城桥湿地公园,建成并运营南华德茂庄园、蘑菇小屋、阿呀噜田园农庄、辉露生态农庄,发展农家乐20家,实现收入2010万元;立足县城周边乡镇交通区位优势,以游客自由采摘体验为重点,发展软籽石榴、杨梅、柑橘、樱桃、桃、李、梨等水果0.509万亩,实现产值2402.9万元。

二、南华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华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但在发展面对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林下经济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业”,推进高质量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一)林下经济发展动力欠缺,林下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短板弱项

1.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在现实中仍然存在抓林下经济发展只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的现象,仍然存在重林上林外、轻林下的发展思想,林下经济缺乏发展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林下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都不足。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林下产品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林下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弱项、短板存在,抗灾减灾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多数林下经济发展项目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投资成本、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发展风险较大。思想观念上,不重视林下经济、林下经济是“胡子外面的饭”的观念较为突出。现实中从事林下经济的主体专业性不强、兼职的多、林下技术运用能力弱、发展人才欠缺、管理水平不高,营商环境培育、优化、提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新型林下经济职业人才队伍有待发展壮大,发展的理念、观念和氛围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提升。

3.林下经济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林下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耕管理、技术指导、生产销售管理等基础服务不齐全,林技人员欠缺,经济实用人才少,林业科技人才匮乏,林技专业人才断档,一些林技人员思维固化、专业退化,“新产业、无新才”的问题较为突出。

4.林下经济金融服务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林下经济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种养大户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林下经济保险产品范围不广、品种不多、标准不高,社会各界支持力度不够不大。

(二)林下经济供给保障不充分,发展规模难拓展

1.主导产业不突出。盲目跟风发展产业、主观主导发展产业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林下经济产业形成“小且不强”“有而不优”“优而量小”“市场占有率不大”“只种不管”“无扶持就垮”等无发展后劲局面。

2.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受发展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投入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林下经济单产不高、不稳定、规模难拓展,资源总量不足,主要林下经济种养殖机械化水平不高,产品的档次较低,冲击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能力不强,很难产生规模效益和档次效益。

3.“药柜子”“菜篮子”“种养加”“经济产品售卖”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南华县作为山区农业小县,药油菜肉生产能力和加工收储能力仍然不足,市场上许多药类、菜类、肉类、禽类、佐料类仍然是外地来的居多,现有的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收储加工的品种不多,多数林下经济产品如药类、菜类、禽类、佐料类仍然处于粗放型、初加工、新鲜售卖、储藏转运型经营状态。

(三)林下经济产业产品品牌建设滞后,现代营销手段缺乏

1.特色现代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步伐缓慢。林下经济产业没有形成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等特色林下经济尚未形成规模和产业体系,多数林下经济扶持产业短期行为明显,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2.林下经济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产品生产存在品牌意识不强,重生产轻质量,重短期行为轻长远发展,粗放型种养现象大量存在,只种不管、坐等收成的观念还很普遍。

3.林下经济绿色品牌管理和现代营销手段缺乏。南华县品牌建设起步晚,规模小,品牌少,管理还不规范,市场上存在同一品种、同质产品恶性竞争的现象。经营主体现代营销观念淡薄,营销意识还在浅层次售卖阶段,现代营销手段缺乏,电商市场、网络售卖市场品牌认知度低,影响力和竞争力都不强。

(四)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市场营销水平低

新型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足,主导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全县尚未有一定规模级别的林下经济产业龙头企业;林下经济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大多以初加工或直接出售为主,作为全县主导产业的野生菌产业,其产品主要还是以鲜菌、冻品、盐渍和干片为主,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都不强;林下经济产业产品产销对接不紧密,许多经营主体缺乏市场意识、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更没有品牌策划规划,存在重生产、轻市场现象,许多林下经济产品销售方式粗放,存储方式简单,营销水平低。

(五)“三产”融合发展不够,林下经济产业产品质量不高

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起点较低,种养殖业在产业融合过程中难以达到产业化标准;林下经济产品加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多以初级产品粗加工和新鲜收卖为主,精深加工基本没有,从而导致林下经济产业产品质量不高,附加值也不高;乡村旅游产业“吃、住、行、游、采、购、娱”等旅游要素缺乏和吸引力不强,三产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层次,严重影响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1.龙头企业规模小。目前南华县还没有国家级龙头企业,其余企业普遍存在“起步晚、规模小、资金力量单薄”的状况,组织带动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不广、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拓展市场和抵御风险能力差,有的企业效益不是很明显。

2.林农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够完善。大多数林农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够不强,部分合作社运行机制不健全,会员之间利益关系松散,少数合作社甚至没有收储和经营。

3.有合作关系的经营主体利益联结不够紧密。龙头企业、合作社与林农之间普遍停留在产品买卖关系上,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还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4.林下经济产业产品产值利润多流入销售环节,林农增收较为乏力和困难,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对南华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南华县是“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云南优质烟基地”,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大有潜力可挖,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作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工作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和州委工作要求,认真落实省、州《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下经济促进条例》,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统领,资源保护为前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突出地方特色,科学规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林下经济绿色化、精品化、定制化、特色化、融合化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大力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产业的历史机遇,按照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下经济产业,以抓工业的思路和措施扎实推进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高林下经济比较效益,增强林下经济竞争力,促进农民群众稳定增收,共同致富。

(二)强化多元投入,加大林下经济产业扶持力度

要研透和用足用活中央、省、州关于加快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州涉林项目资金,增加县级财政投入,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要完善激励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资林下经济领域,培养造就林下经济企业家队伍。要强化金融支撑,降低融资门槛,拓展融资渠道,创新林下经济金融产品,切实解决林下经济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难和不会融资等问题。要切实落实政策性林下经济保险,扩大林下经济保险面积、投保品种和投保范围,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要补齐林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打通服务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一公里”,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和拓展市场发展能力。要加强林下经济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林业、爱林业、会林技、热心发展林下经济的人才队伍,切实解决林技管理、林技服务力量短缺等问题。

(三)优化供给结构,建立和创新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编制林下经济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高质量制定出台我县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林下经济有序发展。近期规划以扩面增量为重点,明确产业定位、品种结构、区域布局、目标任务和发展步骤;中长期规划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注重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品质、完善市场体系促进产业增效、延伸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全力发展和扶持林下经济主导产业,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持续发展。要加快转变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方式,提升林下经济主导产业产品的现代化种植、养殖和收储、加工、售卖水平,加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产品、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新运作、新应用推广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彰显森林生态发展优势。要积极推进林下经济适度规模化经营,创新林权流转模式、土地流转模式、利用模式和林下经济发展规模经营方式,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巩固拓展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和土地整理成果,提高林下经济发展成效。要加大对林下经济基地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实施好发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相关项目建设,建立、落实和创新挂图作战责任措施。大力发展药油豆菌菜、牛羊鸡猪驴产业,提高产能,充分发挥南华立体气候优势、森林生态优势、林权流转优势和土地整理优势,切实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成效。要创新林下经济社会化服务模式,广泛开展林资供应、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产品加工营销、种养加产业技术、电商管理、网络售卖等服务,加快构建覆盖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和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做大做强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加快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品牌建设

要持续围绕“一县一特”“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继续巩固和提升“野生菌王国”、“生态美食县”、“中国核桃之乡”发展质量,注重发挥天申堂萝卜、五街马铃薯、南华野生菌、无公害菜油、无公害茶叶等品牌的影响力,继续做大做强野生菌、刺头菜、白芨、天门冬、黄精、兔街茶、肉牛、黑山羊、林中鸡等优势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加大蕨菜、苦刺花、棠梨花等森林蔬菜以及野生林果开发利用力度,注重对野生杨梅、橄榄等物种的市场开发利用力度,增加林下经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价值度,同时,要在挖掘开发培育本地特色林下经济产业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林下经济产业产品品牌,加快现代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化、现代化建设速度。要牢牢抓住“一县一业”创建契机,抓好野生菌产业示范基地、木本油料林基地、茶叶基地、林下中药材基地、林下养殖基地建设,打牢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要建立健全林下经济产业产品生产标准体系,继续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规范林下经济产业产品添加剂使用,不断提高林下经济产业产品质量。要大力实施林下经济品牌战略,积极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培育一批属于南华特色的国字号商标和品牌。要强化品牌管理,加大品牌营销宣传力度,提升南华林下经济产业产品品牌知名度,努力将品牌打造成名牌。要严格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无公害产品标识和地理标志使用制度,建设、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南华林下经济产业产品品牌。

(五)促进三产融合,不断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条

要突出抓好林下经济产业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林下经济产业产品加工企业的招引和转型优化升级,发展和培育一批林下经济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不断提高南华林下经济产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要建立健全林下经济产业产品市场体系和电商网络售卖平台体系,加强市场分析研判,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切实做好林下经济产品与市场、售卖渠道和客户的对接,通过完善营销服务网络、电商网络、市场网络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培育壮大林下经济经纪人队伍、林下经济产业产品售卖经理人队伍和林下经济产业生产管理队伍,加大林下经济产业产品冷链仓储发展力度,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电子商务,扩大网络售卖规模,建设、完善、扩大“互联网+现代林下经济产业+现代营销”等措施,拓宽林下经济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林下经济产业产品价值。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深化林下经济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推动产学研销融合创新,持续推进科技兴林务林强林惠林力度,加快推进南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南华生态资源和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立体林下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拓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把林下经济与休闲产业、旅游产业、观光产业、餐饮产业、文化产业、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和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旅游、绿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现代林下经济观光园、休闲园、餐饮园、文化园、种植园、养殖园、采摘园、住宿园等。

(六)强化利益联结,加大新型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培育力度

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选择优势项目,引进一批林下经济产业经营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林下经济产业经营合作社和生产经营新型企业。要大力培育培优培强龙头企业,立足实际,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投入产出率高、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科企合作和银企合作,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提高林下经济产业生产者、经营者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扶持和发展一批有带动能力和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林下经济产业专业合作社,加强联合与协作,培育培强经营主体,做大做优林下经济产业。要强化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和林下经济产业管理人员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大户、科技种植大户、科技养殖大户和产业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产业经纪人、企业经营者、电商带头人、网络售卖者、专业生产合作社带头人、组织者、管理者、经营者的培训,引导和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爱家乡的新型职业化林下经济人才队伍。要建立健全“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电商+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合作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组织形式,探索群众参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过程,切实打造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共赢的共同体,不断增加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促进产业发展、集体增效、群众致富。(孙学祥 夏银香 杜江华)

[责任编辑:陈慧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