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六个必然要求”,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六个必然要求”从现实前提到发展需要,从根本出发点到当下考虑,从宏大视野到政党建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奠定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价值基础,高屋建瓴地指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底层逻辑。深刻理解“六个必然要求”的功能指向与意蕴内涵,有利于指导当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有利于团结更多可靠力量投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实践,有利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能,助力于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作用。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制度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影响。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改变发展,经济基础也将出现新变化,并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但另一方面,上层建筑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于经济基础,在具体历史实践中,常常会出现领先或落后于经济基础的现实情况。在当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也会出现新变化,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是生产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也为经济基础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与此同时,经济基础的改变,亦要求制度建设跟随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进步,使其更好服务于生产力发展,建立起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与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需要。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历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每一次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都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促进中国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乃至于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发展理念针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应运而生、应时而变,摒弃之前粗放式的发展理念,转为形成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涵的新发展理念。
众所周知,社会主要矛盾根源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其解决方法也只能从发展中寻找,新发展理念便是直击当下要害,力求从转变发展观念到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前提问题,这要求现实体制机制实现蝶变,形成配套的制度建设与政策方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适应了这一发展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坚持运用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矛盾,以破釜沉舟的战略定力、坚韧不拔的决心意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入深水区、啃下“硬骨头”。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根本出发点。“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展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唯物史观是其成立发展的思想基础。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和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中国共产党必须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成果中最关键的一点便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为全体中国人民擘画的宏伟蓝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远发展,其起点与终点都是在人民。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前提要求,是中国一切发展的最终归属。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成果回归人民、惠及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考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从各个方面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随着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表现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高质量发展面临许多卡点瓶颈,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等诸多问题,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契合了对当前战略全局的认识,努力突破深水区、越过攻坚平台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完备的制度体系提供“四梁八柱”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实际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视野。当前世界局势瞬息万变,各种力量纵横交错,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我国发展环境带来重要新变化。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科学判断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与世界坐标,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正是在全球局势紧张危机之时,更需要各国携手、相互依存,中国之治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契合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为各国共同应对众多全球性挑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主动性、拥抱历史变革的深刻彰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迎合当下时代脉搏、主动求变求新的重要展示与必要举措,是回应时代呼唤、历史需要的必要实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党建设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属性是先进性和纯洁性,前者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进取、吸收一切有益成果进而指引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革命建设发展;后者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最终获得自我革新,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属性都离不开持续的改革革新,这是筑牢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地位的有力支撑,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持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就出不了大问题”。因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建设的必修课题,是锻造更坚强、更勇毅的中国共产党的必由之路,更要求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战略清醒、意志坚定,敢于刀刃向内,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引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动能。(作者:刘宗灵,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雨桐,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24年度重大专项课题(项目号:SCJJ24Z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