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实践要求

【摘要】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着力点,更是实现党的使命任务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是一个经历艰辛探索、曲折前进、完善发展和全面加强的演进历程。深入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就要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纪律执行,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关键词】党的建设  纪律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纪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体现了深邃的历史自觉与时代洞察。回顾与总结党的纪律建设的演进脉络及其深远意义,不仅是一次对历史逻辑与现实挑战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积极探寻。

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史演进

初步探索时期的萌芽与尝试。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将纪律建设视为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党开始初步探索纪律建设的制度化路径。这一探索涵盖三个关键内容:一是党章中纪律规范的确立。党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烽火中诞生并逐步成型,规定了明确的纪律标准并严格执行,为百年大党注入了纪律严明的红色基因。二是基础法规体系的初创。确立了以《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等为基础的党内法规体系,构建了纪律制度的初步框架。三是具体制度文件的制定。例如,针对革命实践中的问题,制定了《关于严格遵守请示报告制度的指示》等重要文件。回溯新民主主义阶段党章中纪律建设的演进路径,党组织对纪律建设的认知不断深化,并坚持不懈地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探索。但该阶段的纪律建设受制于革命战争环境的紧迫性与制度建设经验的相对匮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曲折进展时期的挑战与调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担负起全面执政的新使命,这一时期党的纪律建设不仅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的关键,也是赢得广大人民深切信赖与坚定支持的基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全新的执政环境下,对党章的适时修订成为强化纪律建设的首要举措。中共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不仅确立了一套沿用至今的纪律处分体系,还对党的纪律执行机构进行了革新。二是一系列旨在适应全面执政需求的法规制度应运而生。三是中央及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相继设立。配套制度的陆续出台,为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履职尽责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一阶段虽然充满挑战,制度化探索面临着多方面挑战与不断调整,但是也深刻反映出党的纪律建设在探索中前行、在传承中创新的发展历程,为之后的恢复重建与深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将纪律建设的紧迫性提升至关乎政党兴旺发达的战略层面,从而步入一个崭新且充满活力的发展篇章,并初步达成了体系化的建构目标。此阶段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确保纪律监督的有效性与权威性,我们党着手恢复与重构了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并制定与完善了一系列法规制度框架。二是为细化纪律要求并增强可操作性,陆续出台一系列关键性文件与条例,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明确纪律处分标准。例如,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1997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三是党的纪律建设法规体系经历了从分散到整合、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逐步迈向系统化与规范化。这一时期,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党的纪律制度体系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巩固完善,为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纪律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这一阶段的特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与实践的深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在维护党的生命力与执政根基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党内法规得以系统性优化,一系列标志性党内法规文件,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制定与修订,不仅丰富了纪律规范的内涵,也提升了其时代适应性与实践指导力。三是通过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垂直领导,以及规范纪检监察权力的运行机制,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有效强化了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效能,促进了纪律建设的制度化、体系化与科学化进程。在这一阶段,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

深刻领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深远意义

党的纪律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党的政治本色,永葆党的先进纯洁。从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脉络来看,其在不同历史阶段逐步呈现出制度化、科学化与体系化的发展趋向。这不仅在制度层面上对我们党提出了更高标准,亦成为我们党在辉煌历程中屡获胜利的关键性因素。党的纪律建设的制度化进程,是党内法规体系不断成熟与完善的动态反映,其核心在于发挥制度优势制约与规范权力运行,构建起预防腐败的制度屏障,使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供纪律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这为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在实际中,仍有个别党员干部与个别基层党员背离群众路线,不仅违背了党的纪律要求,偏离了党的初心使命,同时也损害了党群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引导和约束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作为一个拥有9900多万名党员、5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要确保我们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党的内部凝聚力与纪律性尤为重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不仅是维护党内团结、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必然选择,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在制度的制定与修订过程中要广泛吸纳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制度设计紧贴实际需求,针对性解决党的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确保制度措施的实施能直击要害。制度设计需贴近实践,易于理解与执行,确保党员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严格遵守。制度条文应清晰、具体,确保执行主体能准确理解制度意图。执行流程应详尽规范,各环节职责明确,为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操作路径。同时,明确党的各级组织与全体党员的权责,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制度设计应遵循党的建设规律及党员干部成长规律,具备前瞻性和科学性,不断丰富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立制度执行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调整改进,保障制度的有效性。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旨在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一是确立党纪学习教育的着力点。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需深刻领悟党纪学习教育对于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深层次推进的战略意义,通过自身深入学习和理解,推动示范引领,努力营造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浓厚氛围。二是树立系统思维,丰富与细化党纪学习教育的内容架构,推动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三是多措并举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通过开展组织专题研讨会、主题党日活动、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党员对纪律知识的深入学习与交流分享。运用新媒体技术,如视频、漫画、数字化资料等创意载体,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与职务类型的党员,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着力提高党纪学习教育的精准度与实效性。尤其关注年轻干部的廉洁教育,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强化制度执行力是确保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健全完善执行机制的结构与功能。从组织结构层面设立专责监督机构,明确其职能范围与权限,确保监督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形成常态化的监督网络。通过日常监督与周期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并修正执行偏差,增强纪律执行刚性约束。二是构建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将纪律执行情况深度融入组织和个人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建立双向激励机制,对模范遵守与有效执行者予以表彰奖励,对违规行为施以严格处罚,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三是营造积极健康的党纪文化氛围。营造有利于纪律执行的文化环境,是提升制度执行力不可或缺的一环,包括建立高效的内部沟通机制,减少执行误差;引入数字化工具,搭建智能监督平台,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助力精准高效监督。

(作者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弘扬延安精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研究”(项目编号:2023JG0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英伟、高波:《党章中的纪律》,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年。

②陈文斌、武国友:《中国共产党历史专题大事纵览》,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年。

③滕文浩:《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制度化百年演进历程、动力与经验》,《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九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

⑤刘卫东、王建华:《党的纪律建设的制度创新经验》,《理论探索》,2019年第4期。

⑥[美]沃尔特·W·鲍威尔:《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⑦杨沈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内法规》,《秘书工作》,2015年第5期。

责编/贾娜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