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摘要】新时代新征程,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迎来了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原则,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实现高水平安全。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有助于应急管理实现技术装备层面的革新,能够推动应急管理理念更新,提升应急管理队伍能力水平,并促使相关法规制度不断完善,为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应急管理  现代化建设  高水平安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应急管理已经从以事故应急为导向转变为全方位常态化风险应对处置,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实现高水平安全。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稳定发展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等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2018年新组建应急管理部,着力防风险、化危机、保稳定、惠民生,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处置的质效。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加之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频发,气候风险不断加剧,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急管理在保障稳定发展方面面临重大考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专章部署,鲜明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考量。事实上,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相互融合,共同构成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支撑。新时代新征程,为构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安全格局,我们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原则。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需要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和自然灾害防治责任,狠抓风险防控责任落实,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安全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疏漏。”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也是社会平稳有序发展的必备条件。应急管理是多方主体共同的责任。应急管理覆盖面广、涉及领域众多且都是关键性重大问题,需要严格督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相关单位积极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确保整体安全。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

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潜在的安全隐患仍不容忽视,如全球变暖加速叠加尚在修复中的脆弱生态,容易造成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城市化快速推进叠加人口大量迁移性涌入,容易造成城市治理难题;人口老龄化叠加乡村空心化,容易造成区域失衡问题……这些都要求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让人民充分感受和分享改革发展红利的同时,高质量发展也在呼唤着更高层次的安全。这份守护人民建设成果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很大一部分落在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换言之,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及支撑,彰显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不仅能够推动技术层面的革新,还能推动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的革新。另一方面,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融合应用,能够为应急管理领域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途径,提升应急管理队伍的专业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新质生产力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助力

实现技术装备层面革新。不可否认,受限于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较为不足,目前部分应急预警系统难以做到源头防控。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物联网传感器等智能化装备和技术快速应用,有利于实现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风险的全面和实时监测;借助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异常行为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有利于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一步缓解个别地区基层政府资金有限、专业应急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保障资源关口前移,实现救灾应急储备物资的科学精准调配;借助全国联网且实时更新的数据库,能够进一步整合既往处置突发事件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提高风险识别、安全预警和应急评估的准确性、科学性。例如,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通信技术革新,如卫星通信、5G网络、智能终端等,可以保障灾害发生时的灾区关键通信畅通,确保救援指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有助于稳定受灾群众的情绪。

推动应急管理理念更新。目前,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任务需要,我国正在积极推动气象、水利、地震、地质、林草、城市管网、矿山和危化企业等重点领域的基础支撑服务整合共享,建立完善各类支撑信息数据库,打造专家支撑和技术保障团队。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在加速这一进程。例如,我国已实现全国高危行业企业联网监测,构建了安全生产“智慧监管”模式,建成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智能执法辅助工具可以自动识别危化、工贸等30余类重点工艺、关键设备问题隐患,在规范执法人员工作、提升安全生产执法质量和效能的同时,有助于推动“强管理、重服务”的应急管理理念深入发展。此外,新质生产力的引入要求应急管理部门更新传统的管理理念,即在制定应急计划和响应策略时,需要依赖实时数据分析,而非仅是经验判断。比如,借助即时通讯、线上会议等技术手段,专家团队的集体智慧得以在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价值,能够提高应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提升应急管理队伍能力水平。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强调:“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目录清单,拓展急需紧缺人才培育供给渠道,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实施应急管理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加强应急管理智库建设,探索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和重特大突发事件首席专家制度。将应急管理纳入各类职业培训内容,强化现场实操实训。”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培养符合现代化应急管理需要的交叉学科、技能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备学科背景、熟悉生产运作、掌握应急管理技能的高水平应急管理人才。一些高校成立应急管理学院,建立应急管理大学,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应急管理队伍能力水平提高。此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应急系统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通过对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救援技能和应急管理能力的人才。例如,借助VR、AR等技术,可以实景模拟演练,以更贴近实际的方式积累经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总之,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技术装备的升级和人才素养的提升会进一步呈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

促使相关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领域和题中应有之义。不可否认,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会带来新问题、新挑战,使得原本有待完善的法规制度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应将应急管理与法治建设有机结合,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作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着力点加以推进。《规划》对实现应急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初步勾勒出应急管理法治化的基础制度框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于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持续推进,涉及数据产权、流通、使用等的相关制度文件也在陆续出台并不断完善。未来,应加快促进应急管理各方面制度规范更加协同和定型,提升应急管理法治体系的系统性、协调性和稳定性。

(作者单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求是》,2024年第11期。

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

③马宝成:《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22年。

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⑥代海军:《新时代应急管理法治化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实践展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责编/孙渴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