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文化生活 > 正文

高射炮兵李维波:昨天的事情我都能忘,但七十多年前的事情我忘不了

每年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现场,总有一位熟悉的身影,他身着齐整的旧式军装、胸前挂满军功章、纪念章,格外引人注目。当载有志愿军烈士棺椁的运-20缓缓降落时,他颤颤巍巍地抬起右臂,以最崇高的军礼,来迎接他的战友们,回家!

他,就是志愿军老战士——李维波。

每年清明节前后的十天里,他都会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做义务讲解。他军容齐整,胸前戴满纪念章,为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解着那段永远烙刻在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他身材高大,声音洪亮,饱经沧桑的面庞上,爬满了岁月留下的沟壑。

讲起志愿军当年如何在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与敌浴血奋战,总是神采奕奕;谈到战争中牺牲的那些英雄人物,他深邃的眼窝里,又会马上噙满泪水。抗美援朝那段历史,对李维波来说,是浸染血液刻在发肤上的,对听众来说,这是亲历者在他们眼前,带他们感受了一段残酷而英雄的历史。很多年轻人听完李维波的讲解,都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称赞道:“您可真棒,思路真清晰,记忆力也超好!完全不像是九十多岁的人啊!”

“昨天的事情我都能忘,但七十多年前的事情我忘不了。”每每讲起那段经历,李维波总是这样说道。

七十多年来,志愿军老战士李维波和活下来的战友们,一直都没忘记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进部队、进机关、进学校,做国防教育报告,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李维波和老战友马世勋每年清明节都会前往烈士陵园,做义务讲解。这个约定,他们坚守了十几年。这群“最可爱的人”,把革命精神传承了几十年!

“我要把中华魂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一直讲到讲不动为止……”谈及初衷,李维波这样说。

1932年,李维波出生于吉林一个普通家庭,1947年考入绥中县中学,在校表现优异,酷爱读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是他心中的英雄和偶像,因为偶像与英雄的动力,他也立志要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为了实现理想,1949年8月15日,他以校文工团下乡演出为由,瞒着家人,走进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开启了军旅人生,并与高射炮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0年6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朝鲜半岛仁川登陆,敌机轰炸丹东,炸死炸伤我国居民数百人,炸毁楼房多处。10月8日,毛主席下令反击侵略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0月19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战。志愿军组建高炮部队,以掩护步兵作战和担任要地防空,李维波和战友们从军校提前毕业,光荣地成为一名高射炮兵战士,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千个日日夜夜,李维波和战友们时时刻刻枕戈待旦,始终保卫着我国通向朝鲜满浦的铁路桥梁,有仗则打,无仗则训。白天,不能离开阵地半步,夜间,穿好衣服、戴着帽子、穿着鞋睡觉,为的是白天30秒,夜间60秒必须进入战斗状态。冬天生虱子,夏天长痱子,有时一顿饭要打几仗,冬天一仗下来饭都冻成冰粒。然而,无论环境怎样艰苦,只要“警报”一响,立即投入战斗,苦与累、生与死都忘得干干净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歼敌必胜!

1952年5月,李维波被提拔为副排长,负责排长工作。12月28日早上7点多,战士们刚刚吃过早饭,有的擦拭炮膛,归整炮脚水平,有的清除炮床上的积霜,突然警报响起,远哨报告:西南方向发现敌机8架,飞向我防区,阵地侦察员同时报告敌机进袭的三点方位角、高低角。连长路时义立即下达射击命令,指挥仪迅速求出射击诸元,并传送到火炮上。此时敌机分成两路向江桥及阵地同时俯冲投弹。说时迟,那时快,随着连长一声命令,中炮连对俯冲敌机猛烈射击,小炮连追踪连射,李维波迅速领会连长的作战意图,沉着、灵活、机智地指挥全排战斗,几百发中小炮弹同时爆炸,在空中结成一片密集的火力网,前面两架敌机冒出黑烟,一架拖着黑烟向东南方逃去,一架越飞越低,烟火越冒越大,一头栽进大山背后,跳伞的美国高级飞行员拉尔•卡麦隆被生俘。李维波和战友们仅用2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受到东北防空军司令部通令嘉奖。

三年中,李维波所在部队作战上百次,其中最激烈战斗37次,击落敌机15架,击伤敌机17架,生俘飞行员1名,江桥受损一次,影响通车四天,有力地保卫了江桥的安全。李维波先后立小功四次,三等功一次,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授予的军功章一枚。

在李维波五十年的戎马生活中,从抗美援朝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国内外战斗(除对印作战外)全部参加过,而且均在第一线冲锋陷阵,与战火相伴,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献出了毕生的心血和宝贵的青春年华,经历了血与火激烈的战斗场面,闯过了生死关卡,尝尽了苦和累,也亲眼看见战友牺牲的场景,所以,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队伍或者自身前往当地烈士陵园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哀悼烈士。这也是他离休后一直坚守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坚守在国防教育一线的重要原因。

“在漫长的岁月中磨去了‘奇才’的棱角,在那白发、白须和无数皱纹之间刻下了时间流逝的痕迹,历史证明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告慰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能从战场上走过来是幸运者,就一定要用晚年的行动对别人、对集体、对国家的付出诠释生命的价值。作为一名离休老兵就这样待在家里吗?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吗?我觉得我有义务把那些牺牲战友的事迹讲给孩子们听,也是想对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发挥余热,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不光是为自己尽责,还要替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尽责,虽然他们已经去世了,但是他们的这种精神还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希望把那些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精神传给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奉献,让他们懂得应该去关爱别人,爱祖国、爱人民。所以到各个单位去宣讲,只要有听的,我就讲,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听,我也要讲下去,有的单位可能是看我年岁大了,说要给我一些回报,被我回绝,我想要了钱,就违背我给自己定的规矩,如果我拿了钱,我对不起那些在战场上牺牲了的战友们,他们连自己的生命都奉献出去了,我要是连这一点点的事都做不到,我怎么向那些战友交代?所以我从前没接受过一分钱,以后也不会接受一分钱,我要一直义务地给孩子们讲到我讲不动为止。”这是李维波在回忆录中的一段叙述。从退休至今,他一直坚守在国防教育一线,一直不辞辛劳地讲述着牺牲战友的英雄事迹,这是对战友的纪念,也是让中国人永远铭记那段鲜红的历史和那群最可爱的人。

“爷爷,您是英雄。”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百万军中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兵。” 

“不,您就是英雄。” 

“我不是,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长眠于异国他乡的战友们!”

关于类似的“争论”,在志愿者和李维波之间已不下十回,最后均已无果而终,但每一次“争论”之后,都让志愿者更加崇拜、敬仰这位认识已有七年之久的老英雄。

祖国和人民都不会忘记那些曾为和平献出生命的先烈,也不会忘记所有为和平奉献出最美好青春年华的老战士,他们英雄事迹将永远被历史铭记,被后人讲述,他们的精神将永远被传承,生生不息!(袁燕利)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