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作为一项专业化、系统性的管理行动,对于规范公司的内部结构,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公司安全、稳定、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并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为当下及未来我国诸多企业的治理工作提供了更为坚实和科学的支撑。
一、公司治理的基本定位
公司治理,是指管理者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及企业规章制度,运用专业化管理理念与手段、技术综合开展公司环境治理、队伍结构治理等活动的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公司内部的人员结构平衡、利益生态和谐、工作环境健康等,促进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新修订的《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的主要影响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与创新
《公司法》通过引入“可选设单层制”治理结构,赋予企业更多灵活性,允许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由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以独立、专业的角色行使监督职能,有效地缓解过去公司治理中监事会或管理层之间的权利矛盾与监管责任推脱现象。同时,强化董事会在公司内部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如将“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职权,下移至董事会层级,留给公司章程灵活安排,赋予企业更多的治理结构调整空间。此外,新法还提升了公司职工代表在公司治理中参与性和地位,增强了企业民主治理的氛围。
(二)公司股东权利的保护与平衡
针对股东治理中的难点与痛点,《公司法》对股东权利进行了详尽而周密的规范,特别是显著加强了对中小股东的保护。通过细化股东的表决权、知情权等权利的使用规范和扩大了股东查阅材料的范围,确保了更多的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司决策与监督,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或权利失衡导致的治理障碍与冲突。
(三)强化关键人员责任,提升治理效能
针对控股股东、实控人及董监高等关键人员在治理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与不当行为,《公司法》明确界定了“忠实义务”与“勤勉义务”,要求他们为公司最大利益行事,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这一规定不仅提升了公司治理的透明度与规范性,还有效遏制了内部腐败与权力滥用的现象,为构建健康、稳定的公司治理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基于《公司法》对公司治理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且依法推进公司治理
基于《公司法》新增的“可选设单层制”治理结构及股东会职权调整、职工代表参与治理等条款,企业应积极响应,优化现有治理结构。具体而言,可以完善以职工代表为核心的民主管理制度,明确职工代表参与公司治理的目标、责任等。优化选举方式,确保职工代表能够切实传达基层声音。同时,推动全员参与公司治理,人人是公司治理员。
(二)推动公司股东层级的权利平衡及相互监督
为了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应依据《公司法》对股东权利与利益保护的规定,优化股东治理机制。重点在于平衡股东权利,确保中小股东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建立平等的监督机制。明确股东治理标准,鼓励全体股东围绕着公司总体利益,在职权利用监督上平等平衡。同时,定期开展好股东互督互评活动,结合审计委员会工作,将治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提升治理实效。
(三)强化对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的约束机制与责任
针对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重点人群,应根据《公司法》,强化这类人群的约束与责任管理。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对他们的约束方式,制定针对性强的约束机制。其次,在治理制度中明确“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内容,细化违信责任及辞任、解任等条款,特别是董事、高管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通过严格的约束机制与明确的责任体系,保证公司的稳定可持续性经营与发展。
结语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信用、关键人员的责任及中小股东的保护,鼓励企业依法调整公司架构,确保公司高效运作。我国企业应积极响应《公司法》的相关内容主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股东治理模式,加强对关键人群的约束与责任管理,确保公司的健康长远经营与发展。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