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理响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理响中国文章配图

生态环境是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胸怀国之大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决定》为行动纲领,完善基础体制、健全治理体系、构建发展机制,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框架,推动生态保护和多元发展同频共振,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繁荣的绿色发展新格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让蓝天碧水成为常态。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打造“绿色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力推动和支撑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工作,需要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治化,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划定生态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大、脆弱生态类型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明显,是目前我国生态问题的突出表现。在当前全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19万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需进一步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域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要推动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试点工作,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疑似生态破坏问题监管流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行为。

引导绿色发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拓展国民经济核算外延,丰富核算内容与方法,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生态红线和社会资本等指标纳入国家经济核算体系,以更全面、科学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建立综合考核评价方法,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使之成为衡量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健全法律法规,制定保护管理制度。《决定》指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加强立法研究,加快修订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打造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立法格局,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司法手段维护生态环境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环境权益。通过广泛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学校、社区、媒体等各个层面开展普法活动,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引导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绿色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我们要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完善生态保护监管制度,全程监控,责任追究。要强化源头预防,推动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决定》指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要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制度遏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盲目发展。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生态环境监控体系,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采集、分析、预警,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决定》“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的要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严格追究。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纵向发展,横向推进加大市场化力度,探索通过PPP等模式,通过投资补助、运营补贴、资本金注入增加转移支付资金,提高补偿标准,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激励约束机制。要打通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的成本共担、效益共享链条,进一步加强从省级到市县、村镇级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协商机制,明确各方权责利关系,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补偿资金的有效使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黄河干流流经四川阿坝174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3.18%。其中,阿坝流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2.26%,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阿坝州通过纵向与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措施,在若尔盖县、阿坝县开展生态护岸工程,采用格宾网石笼护坡;在阿坝、若尔盖、红原、松潘四县植树种草,实施上游水源涵养工程;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签订跨省区水权交易,节水护水,合力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增进“绿色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清洁能源支撑产业进步,以生态为底色促进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决定》指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积极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产业链条等方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传统产业进行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升级。通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

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要立足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抓牢能源保障和安全“国之大者”的重要作用,需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依托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智慧赋能能源产业优化,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利用水力、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倡导分布式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提升“西电东送”能力和互联互通规模,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项目。《决定》指出,“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要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激发能源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加大能源节约工作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能的良好风尚。

打造绿色产业高地。依托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地理条件,发展特色智能农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生态文旅融合发展,以全域、全态、全时、全景和全程为特点,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加强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产业创意性和特色性,提高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积极推进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生态文化旅游领域中的创新应用,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带动经济发展和百姓增收双提升双促进,谱写生态发展新篇章。(作者:何雄浪,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彦彤,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科研助理)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