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读书 > 正文

地方期刊史研究的新突破

——谈《河北期刊出版研究(1912-1949)》一书的价值

晚清道咸之际,随着西方传教士将现代印刷技术带入中国,报刊的创办日益兴起。从学界研究来看,长期以来,以报为主的新闻史研究成果丰硕,以刊为主的期刊史研究则略显寥落。到了198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兴起,一批来自现代文学、历史学等领域的学人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现代期刊,加之出版学和新闻学领域研究视野的拓展,我国现代期刊史的研究成果逐步呈现繁盛态势。金强的《河北期刊出版研究(1912-1949)》是第一本针对民国时期河北省期刊研究的专著,也是在地方期刊史研究中的新出成果。整体来看,该书有三个较大特色。

一、史料价值:民国期刊研究的有益补充

在《中国出版史料》的序言中,王益先生说,“出版史料的收集、整理,为出版史研究创造条件,提供依据。出版史研究,必须以出版史料为依据,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河北期刊出版研究(1912-1949)》的写作,正是在史料发掘这一点上,产生了首要价值。以此对照作为出版史的重要分支期刊史来看,期刊史研究必须以期刊史料为依据。对新史料的挖掘、整理与呈现无论是从地方角度看或置于全国范围审视,对民国期刊出版史做了有益补充,也为后来者研究提供参考。

从地方角度看,该书收集民国时期河北期刊共计158种,就省域之间比较来说,这个数量相较他省并不突出,更遑论与京沪等文化重镇相比。但不少期刊质量较好,其中所提及的不少期刊鲜有研究成果,有的甚至是第一次走入大众视野当中。这一方面是使得彼时河北各行各业、志士仁人用心编纂的期刊再一次被挖掘,显露于世;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研究民国河北期刊史指明方向。

从全国视域看,该书对于拓宽现代期刊史研究的学术园地有一定作用。当前,主流的期刊史或者出版史学术著作中,不但没有专门给河北期刊立章设节的情况,甚至也不无知名著作对河北一地的期刊并未提及。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的区域,都是上海、北京、南京、广州等一线地域及延安、重庆、桂林等当年的革命中心地,河北省在省际比较中属中部地位,研究该地区出版办刊情况,总结民国河北期刊的发展规律,对于全国期刊研究区域分布不均也是一种均衡。

二、点面结合:民国河北期刊的双重呈现

作者选择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思路。一方面,作者以河北省的行政区划为地理坐标,将散见于各处的民国时期河北期刊史料收集汇总,并通过量化统计的方式,力图从宏观视野廓清民国时期河北期刊出版发展的整体历程。另一方面,作者又对一百余种期刊进行合理分期、特色分类,对部分重点期刊进行剖析评价,从而达到纲举目张,避免见树不见林的写作盲区。就本书而言,较好地达到了两方面的效果。

第一,整体呈现了民国时期河北期刊出版的全貌。民国河北期刊数量的增减与发展,和作者选取重大历史事件的划分标准,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对史料进行定量统计之外,作者还进行了定性文本分析,作者从期刊的出版地区分布特征探讨其“在地化”特色,从出版单位的多方角色挖掘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出版周期的不同规划考察期刊回应现实效率与出版能力,同时关注期刊的形式与风格。通过对具体刊物的横向铺开的多角度考察,作者勾画出了民国时期河北期刊的丰富面相。

第二,民国时期河北重点期刊的展示橱窗。该书廓清民国河北期刊的脉络,在重点期刊分类上也独具特色,具体有党政综合类与社科综合类、文教德育类与文学艺术类,实业类与宗教类等6个大类。作者更是进一步从创刊宗旨、创刊号、发刊词的出版细节入手总结出版特征与规律,党政综合类与社科综合类期刊在介绍新知、宣传思想彰显媒介之力;文教德育类与文学艺术类期刊研究则发现民众教育在当时的重要性,而保定地区在民国时期河北省的文化中心地位;实业类与宗教类则聚焦彼时各行业各领域最新技术、成果等,这些特征都是建立在大量史料梳理上而得出,能见作者用心。民国时期河北重点期刊的个案研究一方面是以翔实细节逼近彼时期刊发展的具体时空情境,另一方面也是对民国时期河北重点期刊的重点展示。

三、想象起点:地方期刊研究体系的尝试

观照到期刊史领域,地方期刊史学术研究所蕴含的“期刊地理”思维有待挖掘,以此丰富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分支领域之一的中国近代期刊史的发展格局。该书所带来的学术想象,也对民国时期河北期刊史学术体系研究路径带来较多启示。

一是本书的研究路径,基本选择了期刊史是出版史一部分的处理方式。期刊史研究遵循的应有之义便是“作为出版史的期刊史”,也就是说民国时期河北期刊史学术体系建构应是在民国出版史的宏观框架下。可以看到,该书注重“出版时间上阶段性的划分”“出版地域范围上作区分”以及“相应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体认着出版史研究的基本规范。另外,此亦是提示地方期刊史学术体系中研究对象的明确与集中。

二是本书的研究方法,采用了量化与质化的多种方法。该书通过量化统计,绘制成图,呈现和突出变量特征,“比如期刊的出版时间、出版周期、出版地、可靠期数的目光,能够在出版趋势、选题侧重、出版范围等问题研究上提供更直观、更详细的数据支持。”此外,其运用定性研究法,对民国河北期刊进行归纳分类,发现共性、总结特征。加之个案分析法,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期刊进行多学科角度解读,尽力还原彼时出版活动,以点带面,为民国河北期刊史填入血肉。

三是研究框架上,对民国时期河北期刊史体系进行了重塑。应关注到期刊出版在历史中起到的与社会互动的作用:一方面,若以机械的历史决定论探讨中国现代期刊史,那么河北等非期刊重地的期刊的出版活动将被忽略;另一方面,民国时期河北期刊出版史的研究,亦是管窥彼时河北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而言,金强关于民国时期河北期刊史的研究,就构成了河北地方期刊研究领域的学术起点,期待通过作者翔实史料的搜集整理呈现以及对其鞭擗进里,能唤起更多专家学者于地方期刊史的一点想象构建。

当然,该书的学术价值不仅于此,其对于更大的燕赵传统文化研究大有裨益。此外,该书对期刊的分类剖析与解读,对研究民国时期河北地区的教育史、艺术史、社会史、文化史等,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一些名刊大刊的出版经验总结,亦对当下现实具有一定启示。无论是多学科视角研究期刊史,还是以期刊史来反观补充其他学科,其中的共通点、差异性、互补性本身,不但是学科间交流的魅力,也是该书的魅力之一。

(作者:王鹏飞,系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