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人民论坛调研组 |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的“北京经验”

1722393229326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11时15分,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现场,气氛庄重而期待。随着大会的决议通过,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也随之刷新,达到了59项。

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纵贯老城南北,由故宫、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坛、钟鼓楼等15处遗产构成要素组成,是积淀厚重的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在疏解、修缮、更新中,文物古建的历史格局、历史风貌逐步恢复,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城市形象得以重塑。近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为深入总结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经验做法,人民论坛调研组深入北京中轴线调研老城复兴的“北京经验”。

历史风貌生动再现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此问题上有着坚定的态度,他强调,“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北京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北京中轴线完成了百余项文物修缮工程,呈现出一系列显著成效。

1722395499310

在先农坛,庆成宫整体院落完成腾退,修缮后恢复庆成宫建筑原貌;新铺设的祭祀道路串联先农门、东天门以及先农坛内坛区域,更加清晰地展示出明清帝王在先农坛内的活动路线。

在景山公园内,北京市少年宫腾退,景山寿皇殿古建筑群得以恢复。

在太庙内,拆除办公用房、花房、剧场等20000余平方米非文物建筑。

钟鼓楼、正阳门、景山景观视廊净化提升,还原壮美有序的古都风韵。

中轴线历史风貌得到逐步恢复,遗产及周边环境昔日风采得以整体再现。

老城保护卓有成效

北京中轴线遗产区及缓冲区总面积51.31平方公里,覆盖北京老城面积的65.6%。北京中轴线的申遗保护工作,正是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是“老城不能不再拆”理念的创新典范,更是超大型历史城市在保护与发展间寻求平衡的全球性难题的破解尝试。

1722393228186

北京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划定49片历史文化街区、认定1056座历史建筑,老城独一无二的壮美空间秩序更加凸显。

北海医院、东天意商城等高层建筑实现降层,天桥百货商场、前门大街沿街建筑等外立面整治,形成了更加通畅、整洁、有序的景观视廊和古今交融的壮美画卷。

通过环境整治工程,老北京城市印记的留存,让居民群众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中轴线沿线人居环境和城市风貌的不断改善,区域功能优化、公共活动、市民空间更加宽广,让居民和游客享受到中轴线申遗保护的丰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科学理念指引申遗保护办法的制度化建设

中轴线申遗保护是个大事,也是个契机。一方面,北京市坚持以“最小代价”为指导理念推进文物腾退工作,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深入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反复研究、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努力减少对遗产原貌与城市发展的损害,并将申遗保护、环境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上。另一方面,北京市以“最大成效”为指引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由此,形成了一批制度化措施,有力推进了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

1722393229312

“最小代价”推进文物腾退的理念。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北京市在吸收首都核心区文物腾退的“贤良祠模式”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对中轴线各个遗产点精准施策。例如,钟鼓楼周边采取“申请式退租”、国家话剧院高层住宅楼采取征收、庆成宫“以拆违促征收”、集体企业仪表二厂采用“腾退不清退”“不同所有制企业腾退工作的探索”、五八二台“协议腾退+征收”等具体实践,形成了可资借鉴的创新模式。

“最大成效”实施环境整治的理念。北京市高度重视老城风貌协调保护,为还原建筑历史原貌,大力推进区域环境整治,严控中轴线视廊控制区内的建筑高度、色彩,加强第五立面、公共空间的管控,以此展现中轴线疏朗壮美的空间秩序,让百姓能更好地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

持续完善顶层设计为中轴线申遗“保驾护航”

在科学理念的指引下,为构建对北京中轴线的全方位保护体系,北京市编制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21年印发《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2022年颁布实施北京市首部为保护特定文化遗产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3年初《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正式公布实施,中轴线全面保护体系逐渐完善。这些文件不仅清晰界定了保护的范围与标准,更为保护工作的具体执行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与有力保障。

1722393581216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设立“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专章,明确公众参与机制,鼓励保护对象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开展遗产价值发掘、阐释和传播活动等。2023年底,北京市制定《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支持引导机制(试行)》《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管理办法》,建立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督员制度,鼓励公众对保护、开放、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与反馈。这是全国首个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居民、社会力量等参与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制度化精准施策营造公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中轴线申遗保护的过程中,北京市将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紧密结合,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使得更多的市民能够共享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例如,在钟鼓楼地区实施的“申请式退租”模式,赋予了当地居民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退租。

1722393581926

在保护中遵从群众的意愿,不仅提升了中轴线的社会影响力,还引导了居民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激发他们参与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自发地宣传和推广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从而营造了全民参与保护、保护成果由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围。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实践,为全球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为全人类更好处理现代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北京经验”。一系列以实施为导向的制度举措,有力推动了以中轴线为骨架的壮美秩序和整体价值的保护工作,展示出“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执笔:王博、人民论坛网时政部主编,张尧、人民论坛网时政部编辑)

[责任编辑:陈慧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