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下功夫。如今,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呈现出良好的精气神,新一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支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重任。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面对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应对新发展格局下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时代诉求,坚持人才培养需求导向思维,以市场需求导向办学,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地方职业技术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满足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当下,受政策红利、技术更迭、市场振兴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新能源行业正以充满活力的态势向前发展,市场人才需求旺盛。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四川省宜宾市成功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正全力打造“世界动力电池之都”,要把电池企业发展好,就必须解决动力电池产业链一线工艺技能人才紧缺的难题。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新能源电池学院)
2022年7月15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新能源电池学院,引进博士高层次人才3人,硕士3人,学院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产业教授(高级工程师)7人,客座教授6人,融资6000万强化教学科研硬件设备配置,从研发教学到生产线工艺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
该学院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电池工艺技术”人才培养院系,主要向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为主)、碱性电池、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技术及储能技术方向输送产业一线“电池工艺”高技能人才,横向输送电池产业高端技能人才,纵向拔高职教水平,并力争触碰新能源电池产业职教本科高精尖,倾力打造新能源电池学院为国内顶尖,世界知名的职教本科院系。
在专业设置上,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对应宜宾动力电池产业;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对应宜宾晶硅光伏产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对应新能源产业链分析检测人员的大量需求,真正做到了人才培养坚持需求导向。
为充分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还在产教融合上下文章、主动作为。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四川省普什集团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学院)
依托宜宾是全国首批、西南唯一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也是四川省定位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学院与四川省普什集团联手,针对新兴清洁能源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展开合作。通过创新市域产教联合体、现代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机制,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共建特色专业群,共建教学资源,共建教学团队等,开展“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了产教“互为支撑,协同发展”新局面。
对于学校而言,通过与企业合作,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企业科研、技改和成果转化,共建清洁能源装备智造技术研究平台,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配性。
对于企业来说,积极承担了教育社会责任,选派企业高管和领军工匠,协同推进项目建设,利用技术和资源优势,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和技术研发平台等,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优先选拔了适用人才。
聚焦数字经济、乡村全面振兴、智能终端、新能源等产业,如今的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了元宇宙产业学院、数字文旅产业学院等一批产教融合特色学院;该校成为与华为、海尔、百度等头部企业共建网信人才培养基地、海尔西南区培训中心、华为ICT学院、四川德康学院、四川(宜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一批校企合作平台。
“学院将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伍小兵表示,学院将持续深化“五金(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基地、金教材)建设”改革,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养工匠型和双创型人才,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据统计,宜宾职业技术学院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92.47%,校属所在地宜宾本地就业率达38%,2024 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 24.04%。(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