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理响中国】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理响中国文章配图

作者:武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王文浩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进入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新深入发展,高新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科技实力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中的根本支撑作用愈发凸显,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的解决方案,更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两个大局”,锚定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科技治理体系中具有决定性、全局性的顶层设计,集合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旨在最大限度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在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合力,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汇聚。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通过“有组织科研”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有利于实现科技发展和生产力跃迁。面对日趋激烈的尖端科技竞争,只有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国家战略为指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科技创新中的关系,协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比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才能保证科技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提高国家科技现代化水平。

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成果不断融入生产力等基本要素之中,调整生产力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体系布局,逐渐成为促进生产力革新升级的主动力。当前,由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已在实践中形成,亟待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支撑其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创新成果只有符合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和人民需要,才有可能被广泛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的良性循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相互关系上看,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驱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途径。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是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和安全性的必由之路。因此,要面向产业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同时大力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敞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的要求。一般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来,又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化。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必须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把科技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要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合理布局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的组织化协同化程度,同时还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着力解决制约科技现代化的卡点和堵点问题,切实推进科研管理体制、评价体制等领域改革,进一步为科研工作者减负松绑,让科技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发展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世界上围绕高水平科技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竞争与博弈空前激烈,人才越来越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性要素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因此,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面向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优化学科布局与专业设置,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更多的拔尖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

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科技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成为科技创新的“孤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立足自身发展,充分发掘创新潜力,也要敞开大门,鼓励新技术、新知识传播,让创新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一直以来,中国既是科技开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贡献者、推动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动发起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正确把握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构筑汇聚全球智慧资源的创新高地,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科技规则制定和治理改革,营造良好的开放创新生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让科技创新更好造福人类。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