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基层党建 > 正文

山东青岛推行社区党委分类管理

靶向施策 赋能治理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今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按照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支持与分类施策相衔接的工作思路,创新推行社区党委分类管理。将社区党委分为“强基”“创优”“示范”三类,坚持分类推进、靶向施策,着力增强社区党委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提高社区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社区类型怎么分——

评估定档 差异发展

“我们对照《社区党委工作目标》逐个社区把脉诊断,分类建档,梳理问题清单,明确提升目标,将社区提升目标作为党委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重点推进。”市南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罗群介绍,目前,已确定11个“强基”类、23个“创优”类、16个“示范”类社区党委。

围绕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3个方面,青岛市将9项重点工作任务列为细化指标,对社区党委评估定档,分类明确工作目标,引导社区找准定位、差异发展。

“强基”类社区在日常工作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围绕加强社区“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加强小区党建工作、完善社区(小区)党群服务阵地基本功能、健全居民诉求办理机制等方面明确提升目标;“创优”类社区在日常工作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围绕提高社区“两委”班子运转效率、发挥党员中心户示范作用、规范社区议事协商流程等方面明确提升目标;“示范”类社区在日常工作全面过硬的基础上,围绕发挥社区“两委”班子典型示范作用、建强党员先锋队伍、系统化推进党员教育等方面明确提升目标。

整体提升怎么抓——

认领清单 包联指导

市北区水清沟街道九江路社区老旧楼院多,基础设施老化、管理缺失等问题长期困扰居民,今年被确定为“强基”类社区。为破解社区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水清沟街道党工委制定个性化工作方案,组织“双报到”党员、居住地党员认领“需求清单”事项,及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居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

聚焦包联指导、培训赋能、保障支撑等维度,青岛市持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赋能社区,精准指导社区党委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促提升。

聚力强基固本,持续落实领导干部带头领干、机关部门党员下沉领干的包联机制,推动社区党委规范运行,上下联动协调解决治理难题,通过“点单式”“帮带式”多元培训,提升“强基”类社区队伍履职能力。力争晋位提升,立足“创优”类社区党委已有工作成效,指导社区盘点问题、资源,开展基层治理专题培训17期,选派78名年轻党员到“创优”类社区跟班见习,助力基层治理。着眼示范带动,对于“示范”类社区党委,市、区(市)两级党委组织部统筹各方资源、相关部门(单位)结合自身职能,上下联动、整体发力,着重示范培优,加大经费、资源支持力度,帮助“示范”类社区培育特色品牌,打造标杆项目。今年以来,市级共选派200余名“示范”类社区党委书记到上海、成都、厦门等先进地区学经验、找差距,拓思路、促提升。

保障机制怎么建——

全程跟踪 动态管理

“如何通过健全小区发展治理机制,推进小区矛盾化解与和谐小区建设?”“如何打造一支充满活力、作用显著的小区党员队伍?”……近日,在李沧区“李想汇·书记说”实践课堂上,7位“示范”类社区党委书记分享工作经验,通过结对帮促,推动实现以强带弱、共同提升。

为保障社区党委工作顺畅运行,青岛市加强以上率下、以下促上、上下联动的机制保障,激励互学互鉴、创先争优,推动社区党委晋位提升、全域升级,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整体水平。

完善动态管理机制。采取季度调度、年中评估、年底述职等方式,对社区党委分类管理整体提升行动进行全过程化管理,结合中期评估、年底评议,形成总体评价意见作为下一年度社区党委分类管理依据,确保实现“能上能下”。每年年底,分三类开展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组织社区党委书记向“两代表一委员”、党员群众代表等报告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完成情况,接受党员群众评议。

强化典型带动机制。按照区(市)统筹、街道把关、社区争创的方式,进行全过程跟踪,做好亮点品牌创建工作。从三个类别社区党委中分别筛选一批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工作典型,培育形成引领性强、传播性大的社区工作典型,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交流,以点带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建立激励预警机制。分类评定优秀社区党委,将社区党委分类结果和变化情况作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年度考核、评先推优的重要依据。对于降级退位的,要查缺补漏说明情况,制定工作整改措施;对于晋位升级的,以适当方式进行表扬激励,让社区“头雁”队伍有干劲、有盼头。(本报通讯员 张少丰 刘方亮)

[责任编辑:陈慧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