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带头过“紧日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过紧日子不放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坚持到习惯,从他律到自为,务实节俭,践行为民初心,争做“过紧日子”的践行者。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入创建节约型机关。但也要看到,个别机关在落实时,仍存在紧一阵松一阵的情况,“喘口气、歇歇脚”,致使餐饮浪费、水电浪费、办公用品浪费等问题屡禁不止。少数干部违规超标接待,讲“排场”,比“阔气”;少数干部见缝插针,把干部培训变成“借壳游”“夹私游”;少数干部“只吹号不冲锋”,只负责“传”,不负责干,具体事项不落实;少数干部把公款当“唐僧肉”,挖空心思“咬一口”,虚列活动经费套取资金发放福利等。这些行为,挥霍的是国家财产和人民血汗,助长的是社会不良风气,损害的是干部形象。如不纠正,日积月累将造成大量资金损失,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绊脚石”。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因此,过紧日子从来不是一时之需、权宜之计,各级干部要以其作为长期坚持的原则和方针,只有思想上先“紧”起来,作风上才能跟着“紧”起来,甩掉“不是自己的钱不心疼”的惯性思维,坚持守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个硬规矩、铁杠杠,把党和政府的每一分钱花在民生关键之处、百姓急需之处,花出效益,花出效果。

“大处著眼,小处下手。”养成“过紧日子”的良好风尚,要细化机关日常管理体系,防范细微之处浪费,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结果双导向机制,硬化预算约束,把牢预算支出关口,强化财会监督。扎扎实实在各级机关落实“过紧日子”,从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支笔的小事做起,用“小盘餐”取代“大桌餐”,用个人有力小举措推动单位节约大风尚。对于不做表率、贪图享乐的领导干部,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督促严格落实,转变作风。对于敢于斗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干部做好保护激励。真真正正把勤俭办一切事业内化为一种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带头过上“紧日子”。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