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基层党建 > 正文

党建引领“一颗子”,激活治理“全盘棋”

近年来,新余市渝水区坚持党建引领,以推进治理强基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全覆盖善布“党建引领”棋局,全领域善引“资源整合”棋势,全天候善落“便民服务”棋子,集中精力强党建、抓治理、促服务,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日益显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越来越足。“钢城红”党建特色品牌获评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全覆盖善布“党建引领”棋局。“党建联建”聚合力。全面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构建“区委-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党员中心户”六级组织架构,推动590个小区党组织和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全覆盖,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小区、楼栋。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成立党支部,引导800余名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联企共建”增动力。深入开展“一居一企”共联共建活动,58个城市社区与220余家企业结对共建,聚焦社会救助、儿童关爱、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党建+公益”特色项目,达到“1+1>2”的功效。全面推行党建联盟“导师帮带”工程,“强村带弱村”有效拓展“带富效应”,帮助5个弱村提升村集体经济6至12万元。“职能整合”提效力。采取“5+2”模式,17个乡镇(办)调整优化设置党政机构,编制公布了权责清单,收回121项乡镇(办)无法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事项。厘清职能部门和乡镇(办)职责关系,坚持“一支队伍管执法”,实体化建设乡镇(办)综合行政执法队伍17支,完善信息共享、线索和案件移送、配合调查、案情通报等协调机制,推动乡镇(街道)与派驻机构、职能部门合力抓执法。

全领域善引“资源整合”棋势。做实力量下沉。创建“基层治理特派员”制度,选派24名特派员下沉24个管理处,提升城中村治理效能。选派21名党建指导员兼任企业“红色导师”,64名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让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向社区下沉、向网格延伸。精准配对力量。按照“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审核”程序,选优配强4759名楼栋长、10351名单元长,引导669名“三官一律”深入小区听民情、解民忧。孕育出“民声回音壁”“半月访”“城市会客厅”“六角议事亭”等特色做法,“百事通”工作法入选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法典型案例。激活志愿队伍。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敲门嫂”“老兵宣讲团”跻身国家级志愿服务队伍。聘请24名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流动监督员”,引导新就业群体从“服务对象”变“治理力量”。深化“群众点单、干部接单、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1.2万余名在职党员参与便利志愿服务活动3万余次。

全天候善落“便民服务”棋子。推动小区联治。推出“单位联建”“能人共治”“商居联盟”“共管账户”四种小区治理模式,有效破解小区失管难题。大力推动590个小区引进专业物业公司,占比由2023年的28.9%提高到95%。推动服务提质。采取“党建引领、数智便民、因地制宜、市场运营”等方式,建设6个“钢城红•睦邻中心”,撬动100余家市场主体入驻,600余名志愿者化身“暑期学堂”老师解决看护难问题,日均服务居民达5000余人次,辐射覆盖近20万人。推动问题快解。推行“事件上报、分流处置、问题核查、销号结案”闭环式流程管理,建立超时预警机制,解决各类问题4208个,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急事难事区级统筹”。(新余市渝水区 许洁)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