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 |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幻灯片-经济大家谈

作者: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博导 黄卫根,北京工业大学讲师 陈亚会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血脉,其健康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进步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求的关键力量。面向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共强调七个方面的重大改革任务:一是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二是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市场、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四是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体制机制;五是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六是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强化开放条件下金融安全机制;七是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构建比较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等。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交织的今天,金融体系不仅要扮演好“资金池”与“调节器”的角色,更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化体制改革,以高质量的服务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金融业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助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积极丰富产品服务体系,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效对接并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金融体制改革的时代性与必要性

基于新时代金融发展的宏观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76.49万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7.05万亿元,相较于十年前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81.43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彰显了我国金融业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成绩。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转变要求金融体系必须从传统的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效率提升、服务升级等转变,这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时代需要,更是体现改革为人民的基本保障。同时,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金融科技日新月异,创新发展与日俱增,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在此背景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仅是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我国金融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全球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

直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新质生产力,即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融合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而形成的高效能、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的生产能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向纵深推进,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度吻合。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升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当前,在要求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外,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积极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全力服务科技创新的发展、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更加精准高效的风险管理、更加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务体验。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要全方位强化金融监管效能,健全金融体制架构,精进金融服务品质,以雷霆万钧之势防范并化解金融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而强大的金融支撑与动力源泉。因此,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创新驱动、科技赋能,重塑金融业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效率,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路径与策略

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24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2024年度以一级资本计算的世界银行1000强榜单,中国有143家银行入围,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今年仍然占据全球银行前四强。此外,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在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429.58万亿元,同比增长8.1%,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市场。但客观地看,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依然存在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问题,更需要发挥优势、补齐劣势,深化金融市场、机构、产品和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改革。

首先,拓宽多层次多方面融资渠道。鼓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结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IPO、再融资、债券发行等方式筹集资金,特别是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推动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健康发展,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链条。

其次,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针对新质生产力的特点,金融机构应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如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供应链金融等特色产品,满足企业多元化、个性化的融资需求。此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精准度。

最后,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推广移动支付等方式,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覆盖面。

强化金融监管机制与风险防范。一方面要加强完善监管体系,构建与金融开放和创新相适应的监管框架,强化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提高监管的穿透性和有效性。加强跨部门、跨领域协调监管,形成监管合力,防止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另一方面,要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评估、处置机制,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地方金融风险、影子银行风险等的监测和防范。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自我约束和风险抵御能力。

推动金融科技与金融业态创新。近年来,银行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技术金融应用、数字普惠金融等服务,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若想金融服务范围更加全面、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还需推动金融科技与金融业态创新。首先,要加快金融科技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广泛应用,提升金融服务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同时,加强金融科技标准制定和监管沙盒机制建设,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其次,要培育新兴金融业态,支持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合作,探索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融资、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估等新模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构筑有效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体制

实施科技创新再贷款、探索设立科技政策性银行,以双轮驱动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将优先级名单扩展至覆盖全谱系的创新型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确保这些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再贷款支持,并推动银行机构积极对接服务。

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的创新效能,可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政策性银行,专注于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驱动大国重器研发、强化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以及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的企业提供强力金融后盾。尤为重要的是,需深刻理解并灵活应对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项目特性,即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规模庞大且初期回报相对较慢的特点,从而定制出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融资解决方案,为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金融基础。

深度挖掘并高效利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综合性优势,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科技金融领域的全方位支撑。应积极倡导国有大型银行设立专门的科技金融事业部或独立的科技金融子公司,旨在依托国有大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显著的综合化与集团化运营特色,为国家的重大科技战略部署及科技型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金融后盾。还应缓解由于净息差加速收窄,银行利润增速下降带来的中小银行紧缩科技领域融资的问题。首先,加大对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与二级资本债的支持力度,以扩充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资本金基础;其次,中央财政可考虑增加地方专项债券额度分配,专项用于地方政府对城商行与农商行的资本补充,通过定向注资的方式,助力其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从而更加稳健地支持地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此外,为全面激活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及区域股权市场的潜力,需进一步优化“拨投结合”“投贷担联动”等创新金融模式,完善针对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项目的长期资本投入政策,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覆盖其全生命周期的融资解决方案。在债券市场层面,应优先保障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债券发行需求,同时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市场机构携手,为民营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债券提供信用增进服务,以精准对接并有效满足其融资需求。

全面构建并优化科技保险体系。加速推进保险风险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进程,旨在以金融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增强保险机构对大规模、新兴风险的精准识别、科学评估、合理定价及有效管理能力。同时,应致力于持续优化科技保险行业的上下游生态环境,促进产业链各环节间的紧密协作与高效联动。还应鼓励在科技园区内设立科技保险综合服务平台,作为连接科技企业、保险机构及政府部门的桥梁,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保险解决方案,深度挖掘科技企业独特需求,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模式,为科技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强化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推动金融科技与金融业态创新,可以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安全、包容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顶层设计,确保金融体制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同时,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金融改革新格局。展望未来,一个充满活力、创新引领、服务高效的金融体系,将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