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作为党的政策执行者和群众的服务者,其言行举止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然而,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时,有的党员干部易出现“情绪化”现象,不仅影响工作成效,还有损良好形象。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勿让“情绪化”成为阻碍工作推进的绊脚石。
“情绪化”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挫折或不满时,情绪反应过度,导致行为偏离理性轨道的状态。在工作中,“情绪化”往往表现为决策冲动、言语失当、态度恶劣等行为。
“情绪化”的出现存在多种诱因,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党员干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另一方面,党员干部时常面临着家庭、健康等个人因素的困扰。此外,个别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缺乏应有的政治觉悟和工作责任感,也是导致“情绪化”的原因之一。
“情绪化”损人且不利己。首先,易导致决策失误。在“情绪化”的状态下,党员干部往往难以保持冷静客观的判断力,容易做出冲动的决策,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其次,有损党群关系。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在工作中表现出“情绪化”的行为,会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最后,有损个人形象。作为党员干部,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果经常“情绪化”地处理问题,会影响心理健康,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威信。
为了避免“情绪化”对工作的影响,党员干部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实践增强自我约束力、情绪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价值观,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职责使命,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因个人情绪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要加强与领导、同事和群众的沟通联系,及时有效地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压力管理技巧和解压方法,通过适当的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等方式来缓解身心压力,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和工作状态,激发干事创业饱满热情。(周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