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始终锚定清晰目标、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始终凝聚共识合力,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的各方面全过程,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提高各级党委(党组)谋划和推进改革的能力,形成齐心协力抓改革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党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1]改革开放40多年伟大实践深刻揭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实现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改革,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政治气魄和强烈的历史担当,亲自谋划指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最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只有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意志、行动统一起来,把各领域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推动改革开放行稳致远的强大合力。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把党的领导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首位,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2]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这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可以说,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当然,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了鲜明生动的阐述,强调:“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4]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进行改革这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离开党的领导,是难以想象的,是很容易搞散的,是干不成任何事情的。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改革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坚强定力、强大合力,才能行稳致远、取得成功。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5]党中央是党的大脑和中枢,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权在党中央。可以说,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风雨来袭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坚实依托,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的可靠保障,是党保持团结统一和强大战斗力、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就会成为一场空想。可以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系着党、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必须作为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6]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以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为抓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全党必须有核心,党中央必须有核心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7]新时代之所以能够发生如此伟大的变革,民族复兴伟业之所以能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尤其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厚积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全党就有“顶梁柱”,14亿多中国人民就有“主心骨”;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就有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可以说,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新时代最重大政治成果、最宝贵历史经验、最客观实践结论,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坚持党的领导在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价值、改革合力等方面,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强大的确定性,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一方面,党的领导保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8]“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9]。也就是说,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而不是走其他什么道路的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也是最正确的道路。另一方面,党的领导进一步明确保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坚定。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10]所以,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决不能变。
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锚定清晰目标
改革的目标事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往哪改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12]。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是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的。正是在这一总目标统领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体提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深化改革的分目标。这些目标共同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去向。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依靠人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13]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与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改革怎么进行,需要人民群众的深入实践;改革是否成功,需要人民群众的评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将其提升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和政策,使改革的政策方案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使改革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党是改革的领导力量。始终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取得举世瞩目的改革成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总之,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把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创造统一于改革全过程,在党的领导下激活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让全面深化改革始终葆有深厚持久的力量源泉。
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凝聚共识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必然涉及各种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改革的任务格外艰巨,没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改革就不可能顺利推进。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凝聚共识很重要,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14]。坚持党的领导可以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能够凝聚共识合力。首先,凝聚共识合力,要在党的领导下,汇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中国这样有着14亿多人口的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在党这一“主心骨”的领导下,才能把各方面力量汇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才能在改革道路上继续攻克一个个难关,爬过一道道坡坎。其次,凝聚共识合力,要在党的领导下,保证改革过程中的社会稳定。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党的领导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根本,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沿着正确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再次,凝聚共识合力,要在党的领导下,强化统筹协调。改革犹如十个指头弹钢琴,既要有重点、有节奏,又要统筹兼顾、做好协调,而党的领导是这一演奏顺利推进的“总指挥”。所以,坚持党的领导,是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的根本保证。
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提高各级党委(党组)谋划和推进改革的能力,形成齐心协力抓改革的良好格局,使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确保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
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15]。各级党委(党组)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完善落实机制。一是上下协同、顺畅高效。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对涉及全局、涉及全体人民利益的重大改革作出决定,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地方党委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深入研究推进本系统重大改革举措的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融会贯通党中央精神,结合实际,以深入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把蓝图变成方案、把方案变成现实。二是增强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落实方案,使改革措施精准管用,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切实防止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三是注重协调统筹。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突出改革措施整体效果,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提高各级党委(党组)谋划和推进改革的能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矛盾的复杂性明显增强,难啃的“硬骨头”明显增多,对各级党委(党组)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素质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切实提高各级党委(党组)谋划和推进改革的能力,一方面,教育引导各级党委(党组)和广大党员、干部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推进改革的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16]各级党委(党组)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转化为推进改革的科学思想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改革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着力建设善抓改革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明确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17]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同时为负责的干部负责,为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为积极作为的干部加油鼓劲,营造鼓励和支持干部干事创业、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
形成齐心协力抓改革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凝心聚力,把全党和全社会的力量集中起来,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形成齐心协力抓改革的良好局面。具体来说,一是强化严密的组织体系。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履行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提高组织动员群众齐抓改革、共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正确的舆论引导。完善改革舆论引导机制,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把好的改革举措宣传好,着力让改革深入人心;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社会上特别是互联网上对改革的错误观点,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及时答疑解惑、澄清谬误,增进共识、消除杂音,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三是激发人民主体活力。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认同改革、人人参与改革、人人支持改革的局面,不断巩固和扩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厚群众基础。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责编:周素丽/美编:王嘉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