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推动基层减负行之有效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坚持以上率下、匡正实干导向、规范督查考核,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地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党和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贡献。

坚持以上率下形式主义是典型的作风问题、党性问题,实质上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就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减负工作,首先就要从正确政绩观出发,纠正思想认知偏差。必须抓好“关键少数”,引导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不制定不切实际的考核目标,不召开不解决问题的会议,不发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件,而是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把政绩体现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走出去访民生、听民意、解民忧,多做打基础、利长远、见实效的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一级抓落实,确保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匡正实干导向。真正给基层减负,不仅仅是减材料、减表格、减开会、减督查检查等,而是要真正减轻基层的负担、真正优化基层资源配置、真正为基层干部挤出干事空间,让基层干部能真正将时间用在创造实业上、用在服务群众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立足“实”字,真正从具体事务出发、从群众办事需要和社会建设需要切入,以办事服务“实际经验”多“练练本事”,从具体实践“复杂情形”中“展展拳脚”,坚持深入一线进行实地勘察、调研和走访,了解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确保工作落实符合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把工作做精、把事情做透、让举措落地。

规范督查考核。督查考核是促进工作开展、倒逼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但如果让基层干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应付过多过频的督查检查、不合理的考核指标,反而会忽略了基层工作实效,影响了为群众办实事的效率。一方面,要优化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变“听汇报、看材料”为“察民意、看实绩”,消除考核中不合理、层层嵌套、多方牵头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明晰权责边界,理清职责关系,完善基层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核减重复多头管理考核,因地制宜制定更加贴合具体实际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案,让指标更加精简、明确,让基层干部集中更多的精力去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