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是“小事”动民心,也最是“小事”难被发现、需要耐心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和担当,把群众“小事”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抓在手里,以改革促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把群众“小事”看在眼里。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改革重在看群众想什么。推进改革如果只在能出大成绩的项目、领域上精益求精,对“鸡毛蒜皮”的民生小事视而不见,就会本末倒置,改革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广大党员干部应以“四下基层”为抓手,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脚尖”发力,跑小区、入村户、进车间,带着诚意听“掏心话”、带着责任听“真心话”,在细微处发现群众日常生活中感受最深、关切最重的“小事”。善于从群众的表情、反馈、评价中检验工作成效,用为民服务的温度提升群众满意度。
把群众“小事”放在心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小区改造、便民服务、医疗资源、养老托育……这些群众身边的民生小事看似普通简单,一事一项都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广大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时时事事处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一件件“小事”当作念念不忘的“心事”,全心全意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好“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把握好“小切口、大视角”“小问题、大民生”,既做好“量变”的积累,又做到“质变”的突破,避免“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的尴尬境地。
把群众“小事”抓在手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遇到的阻力会更大,面对的暗流会更多。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必须找准问题,明确目标,真正实打实,敢于硬碰硬。群众的事再小,广大党员干部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多在实效上下“绣花功”、少在形式上摆“虚架子”,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把群众关心、百姓期盼的“小”事做到位,让群众的幸福指数更具成色。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工作清单”,从迫切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入手,厘清时间节点,寻求破解难题的方法和路径,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作者:覃正娥 于湘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