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完善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机制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对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来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就要落实到完善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机制上来。

外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就是由外语教师深入挖掘自己所讲授外语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将其有机融入外语课程教育教学各环节,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相比较而言,外语学科专业教授的内容渗透更多的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而外语又是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交流的载体,所以,外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必须努力完善新时代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外语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完善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组织机制,落实“党的坚强领导”的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着方向指引、政策支持、价值引领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大力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学校党委统一全面领导、教务处牵头抓总、院(系)具体推进落实、各部门密切协同、教师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工作格局。就外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来说,学校要成立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处)、外国语学院(外语系)等多部门负责人组成。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方案并对课程思政实施情况进行指导、评估和考核。可同时设立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质量提升督导组,主要成员包括教学管理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专业学院教学骨干等,专家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课程思政建设的业务指导,教学质量提升督导组负责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的检查和督导。外国语学院(外语系)是外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责任承担者,要明确外国语学院(外语系)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直接领导责任,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要推动建立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标准和规范,制定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方法,在育人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指导和遵循。还要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业务培训、讲课观摩、工作交流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课题申报、教学比赛等。要注意发挥外语教师党支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党支部书记要走上课程思政建设第一线,发挥示范作用,组织带领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并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工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更大贡献。

完善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培训提升机制,落实“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实践者,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体力量。教师的素质能力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思政育人的元素本来就是外语专业课程的组成部分,怎么把它挖掘出来,再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去,这需要外语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而这种能力和水平需要通过培训等方式加以培养。一方面,要强化对外语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培训。让他们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会理解,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牢固树立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坚决筑牢外语教师思想阵地,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对外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业务能力培训。通过培训,让外语教师真正知道和明白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提高培训成效,学院可以把外语教师分成若干个课程组,组织课程思政工作坊、沙龙研讨会和集体备课活动,促进外语教师不断提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功:一是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教师对外语专业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育人功能要有充分的认识,要能够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合作意识、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等育人元素辨识、提炼出来。二是将挖掘出的育人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不是在外语教学中讲一些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是将挖掘出的育人元素生搬硬套地添加到外语教学之中,而是将育人的元素像盐融入水那样巧妙地融入外语教学内容之中,体现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功夫。三是教学相长的能力。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诲人不倦、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当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在无形中影响和感染学生。耳闻目染之下,学生也将成为信仰坚定、品格高尚的国家建设者,能够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完善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及课程的调整机制,落实“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要求

外语教育目的是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外语人才,这要通过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来实现。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China Travel”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等都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外语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外语教育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重要任务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加快调整学科专业,加强新兴交叉性学科专业建设,促进学科专业的融合发展,特别要加强对日语、韩语、越南语、泰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等非通用语种外语人才的培养,适当增加这些专业的招生规模,培养社会急需的外语人才。同时,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外语教育开设的英美语言、文学、文化的课程较多,中华文化课程相对缺失,要开发并设置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专业课程,如中国文学翻译、中国文化与传播、中国法律与国际关系、中国对外贸易与商务等,有助于外语专业学生深入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中国的法律体系和国际法、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等,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学习商务实践和国际商务沟通技巧,提升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目前,许多高校外语课程设置还不够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外语+”的课程体系建设,如外语+第二外语(非通用语种)、外语+中外文化、外语+旅游、外语+国际贸易、外国+国际法、外语+中华文化传播等。还要加强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建设,开发和使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一批外语专业的中华文化类国家规划教材。因为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内容载体,要确保教材内容反映中国的价值观,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等融入教材,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社会发展和建设成就等教育内容,体现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同时,加强对外国人文地理、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教育教学,持续推进课程思政与外语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体现出外语专业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不断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支持保障机制,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

学校教务处要将课程思政要求纳入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外语专业要致力于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思辨能力、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自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良好的社会与职业道德的外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教务处还要组织制定全校性的文件,组织召开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以及举办全校性课程思政设计大赛、全校性的教师的研讨或交流等活动。人事处要建立健全多元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标准和监督检查机制,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绩效考核范围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之中。财务处和科技处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经费投入支持力度,在每年教育经费中设立课程思政专项教改课题和科研课题研究经费预算。党委组织部推动干部和教师党支部书记抓课程思政建设,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干部和教师党支部书记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党委宣传部和工会深入挖掘宣传课程思政建设先进典型和优秀成果,组织教师充分交流课程思政经验,营造思政育人“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外语学院(外语系)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改立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教研室共建等活动,激励推动外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促其育人水平不断提升。外语学院(外语系)的教授、副教授要担任学生学业导师,为学生在学业辅导、专业选择、职业发展、人生规划、创新创业等方面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外语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不只是外语教师的责任,而是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都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支持、推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贯穿外语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及学生在校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之中,切实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总之,课程思政必须成为学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不断完善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是当前深化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断提升,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外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注: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践研究项目——价值引领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多维一体’教育模式和成效研究”(22WY0419)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