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产教融合的“三联探索”(2)

二、安徽三联学院推进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需要和有效途径。新时代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关系愈加密切。安徽三联学院把握产教融合的时代主动,厚植产教融合土壤,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以校企紧密合作为依托,系统推进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协同“三链”融合发展,坚持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完善高质量保障体系,坚持“教育三问”根本遵循,彰显办学特色和实效,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推动产教融合持续走实走深。

(一)强化党建引领,树立产教融合思想

深化产教融合是优化新时代人才供需问题、实现创新创业的关键环节,是知识经济对教育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必然要求。安徽三联学院认识到,产教融合是建设教育强国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学院实现“特色办学、错位发展”办学理念的重要路径。作为科教兴国、产教融合的重要力量,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产教融合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努力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增强铸魂育人底色。

学校制定《安徽三联学院产教融合改革实施方案》,校院党委围绕产教融合专题定期研讨,凝聚共识,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促进校企合作、“三院三部”体制改革和产教融合的强大动能。

健全立德树人教育机制。以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以门门课程有思政为补充,以综合评价体系为导向的四位一体的立德树人教育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标。开展思政课创新,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意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个制度文件,实施“五大行动”方案,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坚持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制度,以实践教学为载体,构建实践体系。通过系统布局课程实践、专题实践、暑期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彰显课程特色。通过强化学术研究、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开展主题教育等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教育,提升育人效果。

学校现有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3个,“四星级党支部”1个。2022年,学校思政课改革成果获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专题推广,《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2023年,学校受邀参加长三角民办高校协作育人研讨会,以“学校高质量党建引领赋能协同育人”为题作交流发言。

人民论坛调研组认为,安徽三联学院的产教融合,有力把握了产教融合的历史沿革,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加快形成共促互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打造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三联范式”。

(二)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培育应用场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安徽三联学院始终牢牢把握应用型办学理念,紧紧抓住“应用型办学”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树立应用型大学必须有高水平的理念,增强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志气和底气。

校长金会庆多次提出,要转变思想观念,把全校上下统一到深化产教融合上来,营造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推进的良好氛围。要深化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

安徽三联学院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产教融合教育、科教融汇创新优势,融合企业管理模式,畅通人才交流渠道,在产业学院中设置产业学院院长、总工程师岗位,打造企业、科研与产业学院“双栖”型人才团队,从旗下企业、科研机构中遴选技术骨干担任技术导师,实施高校专业导师和企业(科研机构)技术导师合作育人。目前,3个产业学院双能型师资占比为:现代康养产业学院为92.31%,智慧交通现代产业学院为86.67%,数字创意现代产业学院为70.00%。

自诞生之日起,学校就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呼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厚植产教融合生态。学校依托安徽三联集团产业、科技、教育三大板块优势,从布局产学研到培育新功能,再到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历经“融入-融通-融合”三阶段,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逐步健全,成效逐步显现,特色愈发凝练,“产教融合”成为学校创新发展的重要底色。

安徽三联创始人、安徽三联学院校长金会庆提出,“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秉承集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基因’,勇于创新和试错,如今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逐步健全,‘扁平化’管理改革有序推进,学生就业供不应求……希望通过三联人的共同努力,力争将三联学院打造成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标杆院校,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教育体制改革贡献‘三联方案’。”

调研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指出,安徽三联学院以“应用型办学理念”为中心,有效融合社会需求、科研需求和企业需求,注重发挥集团的系统性、集约化、扁平化特点,敢于在产教融合关键时点决策,善于在产教融合关键领域发力。协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共建了类型层次多样的产教融合平台,这些平台不仅覆盖了高质量发展的多个领域,还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覆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教学资源。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增强系统集成,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产教融合,关键要做到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面对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产教“融而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等现象,学校主动践行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教育教学理念,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1223”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即“一个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工程技术、管理岗位等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两个注重”——注重学理、注重实践;“二元共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三种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注重教育主体的“多元性”、教育内容的“实践性”、教育客体的“体验性”改革,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为抓手,建设“沉浸式”真实育人场景,协同育人成效明显。

在集团企业及科研机构支持下,先后共建了各类型协同育人平台32个。如: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了三联养老驿站、三联康复工程研究所;在集团共建了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校内共建了交通安全和服务机器人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交通信息与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院士工作站、三联老年康养大学等,并共同布局建设北京、上海产教融合基地。

安徽三联学院产教融合注重因地制宜,不断拓宽边界,以内为典型,以外为重点。与安徽交建、科大智能、荣事达、蔚蓝航空、用友新道、杭州中汇通航等企业开展合作;与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通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开展校际合作;与交通、文旅、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建立沟通机制。校地行企联合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共建、专业共建、师资互派、人才共育、项目共研、成果共享。

同时,针对新质生产力领域高素质劳动者短缺现状,锚定安徽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与关键技术,将企业“难题”变成科研“课题”,鼓励揭榜挂帅,精准组织攻关,展示引领价值。“项目制”“订单化”式的专项人才培养,为智慧交通、现代康养、数字创意类企业紧缺人才供给适度“解渴”。

调研组专家、二级教授、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丁金昌认为,安徽三联学院创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三联模式”,以研发带动产业发展。建立“协同式”育人平台,建设双栖型师资队伍,打造“场景式”教学课堂等,取得良好办学成效。内部治理改革不断创新,发挥民办高校自主权及灵活机制,推行内部机构大部制改革,提高了管理效率。产教融合的三联实践在实现校企共赢上树新标,在增强民办应用本科教育吸引力上立新功;在赋能新质生产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上创佳绩,实现了学校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