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乡村治理 > 正文

破题增效 并州大地共谱“和谐乐章”

今年以来,山西省太原市把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充实力量、精简事项、赋权提能三个方面,为“车”减负、为“马”赋能,让基层有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有更多资源力量抓提升,推动基层治理变“独角戏”为“大合唱”,不断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优化整合 夯基赋能

太原市坚持资源下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建好建强基层干部队伍。优化编制资源,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增有减、动态平衡、保障重点、服务发展”原则,在向县区、街道调剂补充1541个事业编制基础上,试点探索“基本编制+统筹编制+周转编制”模式,“减上补下”拿出100个县级事业编制补充到乡街,强化基层一线用人保障。整合工作机构,在整体机构设置架构不变的前提下,推动46个乡镇全部成立党建工作办公室,配备1名主任、2名副主任、若干工作人员,同步调整乡镇岗位目录,实现机构、职能、人员有机融合。建强工作队伍,招募777名社区助理,排查清退县级以下借调人员106人,调整补充214名小区党组织书记,组织6.5万名在职党员到小区报到参与小区治理,同步深化在职党员报到服务“积分制”管理,充分激发基层治理队伍动能和活力。

明责赋权 精简事项

太原市聚焦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的问题,从乡街、村社两个层面梳理责任事项,厘清权责关系。乡街层面,编制县乡“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明确县级部门(单位)承担主体责任75项,乡镇(街道)承担主体责任6项,制定乡镇(街道)与县直机关“一对多”“多对一”对口指导目录,理顺“5办1站2中心”主要职责及对口县级部门,1个乡级机构平均对应7个县级部门,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村社层面,规范整合村(社区)工作机制,对村(社区)标识牌、证明事项、微信群、报表台账档案等规范清理情况开展“回头看”。目前,村(社区)工作机制已取消6项、整合17项,累计清理规范标识牌1613块,明确不应由村(社区)出具的证明事项22个。同步精简基层考核事项,推演复盘2023年度考核,探索1个综合考核“一支队伍、一次完成”,精简优化市县乡三级考核体系,将党建工作、高质量综合绩效、营商环境、专项工作4类考核整合为1项综合考核,考核指标总量降幅达65%。

共建联建 增效提能

老军营小区第一社区党委联合辖区驻地单位省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对林业厅宿舍进行提档升级,为小区硬化路面、补种绿植、安装便民健身器材,得到居民一致好评。市文旅局与兴华街道滨河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建立非遗传承人、晋剧团节目等8项资源项目,今年先后联合开展了“关爱你我,共创未来”沉浸式团体沙盘培训、心理辅导讲座、520交友活动、青年读书分享会等特色活动10余次,进一步丰富居民群众文体娱乐活动。

为让基层有更多资源、更强能力,太原市深化区域共建联建,动态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标准和运行机制,试点规范兼职委员履职清单,推动街道社区与653个驻地单位常态化共驻共建,吸收62家单位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开展572个共建项目,不断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对辖区资源的统筹调动能力。

同时,持续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走深走实,采取“测评+座谈+查卷+审议”方式全面评估乡街承接能力、执法实施效果,动态调整赋权事项,目前动态调整清单已基本完成,同步下放派驻执法人员任免建议权、人员考核权、指挥工作权、年度考核等次确定权、年终考核绩效核定权、乡镇补贴否决权,确保乡街“喊得动人、推得动事”。(谭轩文)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