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新闻传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马克思新闻观是指导新闻实践的理论依据,它的内涵和原则对于现代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篇文章深度分析了马克思关于新闻的核心观点,涵盖了新闻的真实性、与人民的关系和党的原则,并针对现代传播背景下的“守门人”观念所带来的挑战和机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实践路径,该路径是基于马克思的新闻观,并被称为"守门人"。文章从加强新闻真实性审查,建设以民为本服务以及深化党性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新闻传播实践进行理论指导,从而应对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促进新闻传播质量与成效的提高。
马克思新闻观的历史渊源与理论框架
新闻真实性,是马克思新闻观中的一个核心原理。在马克思看来,新闻一定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写照,不允许有丝毫的虚假或夸张。这一原则既反映了新闻是信息传播工具这一根本要求,又显示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新媒体环境对新闻真实性提出了特别严峻的挑战,要回应这一挑战,需要深入分析新闻真实性的哲学意蕴、厘清实践要求、强化事实核查机制。它以技术手段与法律手段双重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可信,从而维护新闻媒体公信力。
人民性是马克思新闻观中又一个重要的原则。这一原则被当代新闻传播进一步坚持和延伸。新闻报道既要贴近生活、关注群众关切诉求,又要运用大数据这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准确服务群众信息需求。通过以民为本的新闻传播体系的建设,能够较好地发挥新闻的人民性作用,使其成为民众参与社会治理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新闻观与其他新闻观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为了保证新闻工作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在多元舆论场中,这一原则变得更加重要。新闻工作者在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中,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政治敏锐性强、政治方向正确、舆论导向鲜明。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新闻工作者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其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以保证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能对党性原则始终不渝地坚持。
“守门人”理论的传统框架与现代变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日常所产生的信息量大到人的处理能力,对“守门人”来说是一个空前的考验。传统人工筛选方式已经很难满足需要,算法推荐技术作为“守门人”的新宠应运而生。利用智能算法初步筛选和归类海量信息,既可以提高信息分发效率,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针对性和个性化。但算法推荐带来信息茧房效应、算法偏见等新问题,需要“守门人”使用算法时对算法运作机制保持清醒,并且进行了必要的介入和调整,保证了信息多样性和公正性。
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兴起,使得每一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生态,但也带来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要求“守门人”的作用必须从一个信息筛选者变为一个引导者和协调者。通过构建完备的UGC审核机制对用户产生的内容实施必要的审查和筛选,保证了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同时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增强大众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用户有意识地抵制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传播,共同保持信息传播的良性环境。
全球化语境中,信息传播已经超越国界而成为沟通不同文化和推动文明交流的主要桥梁。但在跨文化传播的同时,文化冲突和误解也随之带来了危险。作为信息传播“守门人”,它既推动文化交流互鉴,又承担着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使命。在对不良信息进行甄别和滤除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和敏感性以及尊重和维护不同国家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等因素。同时在跨文化交流中确立伦理规范和操作原则,推动不同文化平等对话、和谐共生。
基于马克思新闻观的“守门人”理念创新
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线和“守门人”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环。新媒体环境中,假新闻和谣言快速蔓延给社会带来巨大伤害。为此,必须建立更为严格的新闻真实性审查机制。第一,可引入区块链这一先进技术来搭建新闻真实性验证体系,利用分布式账本对新闻来源,编辑过程以及传播路径进行记录,保证新闻内容可追溯性以及不可篡改性。比如用智能合约技术加密存储、核查新闻素材,当检测到虚假信息时就能快速定位、问责。与此同时,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新闻真实性监管网络,激发公众、媒体和政府的参与热情,对新闻真实性形成全方位的监管。这一机制既可以有效地抑制虚假新闻的传播,又可以增强大众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
马克思的新闻观是突出人民性的,是指新闻要体现人民的意志、为人民的利益服务。就“守门人”的做法而言,它意味着建立一个以民为本的服务体系来适应人们对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一方面对信息分发算法进行优化,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的兴趣、需求与行为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个性化与精准化信息推送。这样既可以促进公众信息的获取,又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公众参与的平台,促使用户参与到新闻评论、表决、调查中去,提高新闻传播互动性与参与感。通过建立一个公开、透明、交互的信息传播环境,使人民群众在新闻传播中真正成为主体与受益者。
党性原则在马克思新闻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新闻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就“守门人”队伍建设而言,要深化党性教育、增强新闻工作者政治敏锐性、鉴别力。一是经常组织新闻工作者开展党性教育培训,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新闻工作的纪律要求,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二是健全“守门人”队伍的选拔、培养、考核机制,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培训体系与考核机制,保障“守门人”具有较高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 (作者:杨曦杰,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