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党建统领,以“四化”为笔墨,奋力擘画“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图景。
特色产业规模化,手中有粮、心里有底。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立足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守牢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鱼篓子”。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整合产业、信息、市场等要素,招引“土专家”、培育“新农人”,借助“互联网+”打通销售渠道“最后一公里”,形成“帮、带、销”一体化经营之路,引领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开拓乡村旅游、休闲康养、会展演出等新经济新业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公共服务一体化,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公共服务关系民生,连接民心。要大力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创设党建引领“1+N”乡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两委”聚集点等场所,搭建便民服务驿站,通过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为群众提供“全程代办”“巡回医疗”“联合党课”等多种服务,从“我有什么”变“你要什么”。要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完善便民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不断补齐交通、教育等短板弱项,促进农村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让乡村“硬件”持续过硬。
基层治理专业化,矛盾有解、管理有术。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要以乡村善治为目标,找准党建引领“新路子”,深化“村社吹哨、党员报到”机制,动员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网格,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倾听群众需求,引导村民自治,最大限度将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同时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构建“网格化管理+数字化政务+扁平化服务”乡村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乡村治理专业化、精细化、长效化。
城乡发展差异化,居有山海、心有宁静。城市与乡村是一个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有机整体。要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明确功能定位,以党建联建为平台,推动政产学研用创新,促进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既要充分发挥城市“发展极”的作用,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激发市场活力、拉动内需;又要充分发挥农村“稳定器”的作用,依托“支部发动、党员带动、党群联动”组织优势,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专项整治、美丽乡村打造等行动,以“两山”理念谋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共赢,实现城市人才技术补给乡村、乡村产业供给城市的差异化互补式发展。(作者: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