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关乎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议题。高度的文化自信不仅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深沉动力与强劲支撑,更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关键所在。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守中医药的主体性,加速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并弘扬中医药文化,以增强其国际影响力,为全球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医药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R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关乎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议题。
文化自信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对于中医药事业而言,高度的文化自信不仅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深沉动力与强劲支撑,更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关键所在。
文化自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深沉动力和强劲支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文献挖掘、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实际成果,更离不开对其精神、思维、文化等层面的深刻认知与坚定信念。缺乏这些精神层面的滋养,中医药的临床实践、理论体系完备与发展路径探索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其最宝贵的文化根基与价值引领。举例而言,近代以来中西医之间的科学之争、中医药存废之争之所以出现,其根源就在于文化自信的缺失。缺乏文化自信,中医药的发展方向便容易迷失,其理论的科学性问题难以厘清,临床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也易遭受质疑。②
当前,由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上工治未病”一直是中医的重要理念。“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三个核心层面。中医药因其诊断方式简便、治疗用药方便、疗效显著且费用相对较低,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成为连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
文化自信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奠定基础。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发展传承至今,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既不断巩固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又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多元文化兼收并蓄。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备这种特质。中医学是一门以“术”载“道”的科学,既具备应用的普适性,又蕴含文化的特殊性,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从秦汉时期中医药广泛传播到邻近国家,到丝绸之路上的健康与文化交流,再到如今中医药已传播至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当前,我国坚持以“走出去”为引领,持续推动中药产品走向世界。可以说,中医药已经成为我国与国际社会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不仅有助于立足中医与西医的差异,为完善人类医学范式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还能促进中外医学的互补互进,开创医学文化共生共荣、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医药学秉持整体观念,关注患者的生命与情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医药在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选择性融入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精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比如,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的诊断思想,阴平阳秘、和合致中的调理特色,勿待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的“治未病”理念等,是将中国传统哲学成果转化为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③同时,中医药学还不断汲取天文、地理、数学、军事等自然科学知识,实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高度统一,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坚定文化自信,使我们能够理性平和地看待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差异,自觉发挥中医药的原创优势,构建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的独特理念和有效实践,不仅能为人类探索更加美好的健康模式提供中国方案,更能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中医药文化自信源自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及理论沉淀
中医药学,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邃哲学智慧与健康养生理念的瑰宝,其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重要贡献,更植根于中医药理论的博大精深、实践经验的丰富积累,以及中医人仁心仁术、济世救人的高尚职业情操。
中医药文化自信源自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世界医药史上唯一未曾中断、持续发展的医学体系,中医药见证了中华民族与疾病抗争、追求健康的漫长历程。从“药食同源”的朴素认知,到灸法、热熨法的发明,再到针灸、按摩等疗法的形成与经络学说的构建;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医诊疗基础理论的奠定,到《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千金翼方》《本草纲目》等古典医籍的问世,中医药学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成为民众追求健康的重要方式。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卓越表现,更是为这份文化自信增添了沉甸甸的分量。比如,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疗效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通过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等等。
理论沉淀是中医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中医药学从宏观、系统、整体的视角深入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融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构建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独特理论体系,实现了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与统一,在几千年实践中形成了全球范围独树一帜、疗效确切、覆盖人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④中医药学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基础,强调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倡导以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个体化诊疗,其大生态医学模式更是契合了未来健康医学的发展趋势。正是这些深厚的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让中医药学在全球医学领域历久弥新。
中医药文化自信还体现在中医人仁心仁术、救人济世的高尚品格之中。从古至今,中医药领域涌现出无数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大家,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从“一日遇七十毒”、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的神农氏,到清廉淡泊、济世救人而成就“杏林春暖”佳话的蕫奉;从撰写我国第一部临症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到撰写我国首部完整论述医德的著作《千金方》的孙思邈;从写出“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到提出“医家五戒十要”的陈实功;等等。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中医人更是以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展现了中医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社会责任。中医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和力量,为新时代品德锤炼、价值引领、信念塑造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引领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新时代新征程,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在倡导科学认知的基础上,勇于跨越中西医学之间的界限,实现优势互补与融合创新。唯有正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在包容与批判中寻求转化与创新,以此实现自我超越,才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进步。
坚守中医药的主体性,筑牢文化自信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⑤中医药的文化自信,根植于其深厚的主体性之中。不可否认,由于受到西方文化中心论与唯科学主义的影响,一些人将现代科学与现代医学视为“科学”的典范,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评价与改造中医药,导致中医药西化、异化。⑥对此,我们既要坚守中医药的主体本原,即中医药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包括其独特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诊疗特色等,确保中医药在传承中不失其魂、在创新中不失其根;又要积极面对多学科交叉融合、科学环境语境发生变化、疾病谱发生变化等挑战,勇于接纳现代多学科的先进理论与技术成果,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的交叉融合。尤其是要正确处理中医与西医的关系,秉持互学互鉴、共融共生的原则,共同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具体而言,既要深入挖掘中医药的哲学内涵与健康智慧,又要积极构建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政策法规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确保中医药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能够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守正创新,加速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要求我们既要立足中医药的传统优势,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医药在诊疗技术、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升级。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手段优化中医诊疗流程,提升中医诊疗效率与服务质量;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质量控制等环节的科技支撑,确保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聚焦重大疾病领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的中医药研究,形成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成果。要让中医药在医疗和健康服务中展现出更强的“硬实力”,从而赢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与信赖。
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还应注重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练好“内功”,提升中医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要借助“外力”,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具体而言,应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体验项目,宣传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和特色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实现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多样化与精准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信任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同时,应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中医药故事,展现中医药在疾病防治、健康养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与贡献。让中医药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增进人类健康福祉的桥梁与纽带,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医药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为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赵远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BK199)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⑤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②⑥张宗明:《论中医药文化自信》,《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③张宗明:《中医文化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第97页。
④王国强:《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人民日报》,2017年2月24日。
责编/孙渴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