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是由前后两句话组成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前一句,规定了我们的根本方向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这一总目标的确立既是对我们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宝贵经验的借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对改革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有利于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赢得竞争优势。“六个坚持”是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
【关键词】二十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六个重大原则等。总目标和必须坚持的六个重大原则对于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优势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科学内涵
完整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科学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既是对我们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宝贵经验的借鉴,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对改革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从我们党成立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中可以看出,“目标引领”是一条重要经验。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设立了目标引领并为之不懈奋斗。这些发展目标中蕴含着实现目标的途径、相应的制度保障以及落实的机制。既有全国的目标,也有地区或行业目标;既有总目标,也有分项目标;既有长远目标如党的十三大报告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的战略,也有中期目标如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还有近期目标如年度规划;既有周期目标如五年规划,也有跨周期目标,如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的“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有定性目标,也有定量目标;既有目标任务的分解,也有目标任务的督查和落实。
目标是方向、是引领,目标更是宣言书。目标引领也是重要的工作方法,有了目标就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不懈追求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就是坚持和弘扬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目标引领的优良传统,并在新的条件下赋予全新的时代特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党对改革规律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的结果。毛泽东同志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么?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相比较进入了更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认识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就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解决我国改革问题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确立;从试行“价格双规制”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等等,都充分反映我们党对改革规律的把握和探索。
深入来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一方面,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立场、方向和原则,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也就是该改的要坚决地改,彻底摒弃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上层建筑,摒弃阻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种障碍,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坚持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上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虽然今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环境已经不同于十年前,任务与十年前相比也大不相同,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从而决定了总目标不会变也不能变。愈是艰难的时候,愈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史可以看出,四十多年我们党对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改革的实践不断向纵深推进。
◈ 二是完整准确地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就特在与资本主义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差异性。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探索和实践,在社会主义制度共性的基础上也呈现出不同国家的差别性和不同的发展特点,越南、朝鲜、古巴等也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与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有所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既不走过去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总目标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国家治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如期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总目标是由前后两句话组成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面有一个前一句和后一句的关系问题。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也就是我经常说的,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只讲第二句,不讲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要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 三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一以贯之地围绕总目标推进各项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一总目标不动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所以继续坚持这一总目标,是因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多年时间,围绕这一总体目标不断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和军队等各项改革,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生产力快速发展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了新要求,各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需清除。要如期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必须继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巩固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相对容易改的都已经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愈是进入攻坚期,任务就愈艰巨,难度就愈大,涉及到的深层次问题就愈多。愈是爬坡过坎,愈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确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大意义
◈ 一是有利于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制度建设任务依然很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既需要下大力气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旧的制度障碍,也需要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确立新的制度。生产力总是向前发展的,这决定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曾经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上层建筑可能会变得不适应,客观上需要不断地深化改革以弥补制度的短板和弱项,巩固已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好制度的根基和优势,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国家治理效能的提高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二是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而在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破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各种有形、无形的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经济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客观上要求必须继续深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其它各项改革,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型上层建筑。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制度保障的过程。
◈ 三是有利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赢得竞争优势。当今世界,不断加剧的局部冲突直接影响重要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的配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进步速度越来越快,已经进入“后摩尔时代”,几乎覆盖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对我国施压,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十分复杂。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背后是制度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竞争。要在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六个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这“六个坚持”的原则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是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群众从实践中总结出来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当前,实现现代化强国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在此条件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确保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特别是不犯颠覆性错误,就要深刻汲取历史经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建党一百多年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从历史和他国得失成败中汲取经验,持续不断地转化为治国理政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实践经验。
◈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探索和实践,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保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把三中全会的精神结合各地的实际落到实处。
◈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它政党的根本区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反思过去历朝历代的改革之所以都以失败而告终,最为根本的一条就是过去的改革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不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也不可能充分发动群众,更不可能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无论什么时候都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地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上升为党中央的决策,坚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人民群众既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又是改革的受益者。
◈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守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守的是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守的是人民的立场,守的是改革的原则。创新就要不断地破旧立新,不断改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创新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更加符合不断变化了的实际,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符合中国实际。守正创新需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还是要大胆干。
◈ 四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就是要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已经建立起来的并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同时要不断地实施制度创新。要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基本制度,不断创新那些能够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制度,不断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法治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不合理的旧制度、建设美好新制度的过程。
◈ 五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是国家治理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在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改革初期,带有“摸着石头过河”的特征,考验的是胆量。经过四十多年的深化改革之后,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考量的是法治,必须把“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结合起来,必须以法治思维、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将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 六是坚持系统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在运动中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国防军事、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各项改革之间及其内部都存在着必然的相互的并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联系,各种矛盾深度交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普遍联系的、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各项改革,促使诸多改革在不断深化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要做到从整体上谋划、一体推进,注重目标集成、政策集成和效果集成,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的关系。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新华社,2024年7月21日。
②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新华社,2024年7月21日。
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2013年11月15日。
责编/谷漩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