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与现实的全面交融,网络空间已成为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文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这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明确了工作遵循。
当前,在“00后”乃至“10后”中,网络饭圈文化正愈演愈烈,甚至走向了畸形变异,侵蚀了本应清朗的网络空间。所谓“饭圈”,在网络用语中是粉丝圈子的简称:粉丝音译于英文单词“fans”,进而化称为“饭”,由他们组成的群体就是“饭圈”。最初而言,它是社会学意义上一种自发形成的群体,有其自身的行为文化与风格;群体内的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认同,与群体外的人在行为和心理上产生区分。目前来看,饭圈越来越演化为有组织的群体,饭圈文化越来越呈现人为驱动的情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8月29日发布了第五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接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饭圈文化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前喜欢某个明星,买专辑和看演唱会被认为是忠实粉丝;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丝群体扩大以及偶像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出粉丝买偶像衍生产品、为偶像租广告位进行宣传等多种方式。饭圈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一定的组织特征,其内部有着同心圆式的组织结构:位于核心圈层的是偶像本人或经纪公司首肯的粉丝团、后援会等群组,以及一些职能型群组和一些有话语权的粉头;次一圈是一些资源产出型图站、影响力较小的群组以及忠实粉丝;最外圈才是数量最多的普通粉丝。正是基于这样的组织结构,饭圈远比一般大众文化受众更有组织力,在许多热点事件上常常制造舆论甚至是裹挟舆论、误导舆论。毋庸置疑,饭圈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行动能力极强,比如饭圈有时候组织公益行动,引导圈内做有意义的事,有的明星鼓励粉丝多读书、读好书,使阅读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习惯,也让名人名著被更多年轻人喜爱;有的明星带动粉丝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年轻群体熟知和传播,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有的粉丝在明星的带动下,参与到环保、公益等公共事业中去,让人们感受到充满温暖和阳光的粉丝群体力量等等。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饭圈有时候的恶劣行为也令人唏嘘。为偶像“5小时集资670万元”、为拉票“一天倒掉27万瓶牛奶”,甚至还有在体育赛事中拉踩引战运动员,恶意攻击他人,“网暴”“开盒”屡见不鲜。
饭圈文化背后的乱象,资本是一个重要因素。种种饭圈乱象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资本采取批量化、速成式的造星策略。当前偶像经济的发展思路,已经从培养高质量明星转向打造高质量粉丝,甚至产生了“没钱追什么星”的错误观点。其内在逻辑是:经纪公司将偶像视作能够快速更新迭代的“商品”,并利用粉丝群体的强大数据制造能力迅速将其中少数人推向顶流位置,然后收割明星的商业价值,一旦明星的热度下降,便开启新一轮造星过程。资本操控下,粉丝盲目爱恋偶像到近乎失智的地步。多数速成明星以人设光环遮蔽其专业水平的不足,演技不够成熟、演出现场忘记动作等状况时有发生。尽管如此,流量明星的粉丝依然在以“你知道他(她)有多努力吗?”的句式,为流量速成明星进行着苍白无力的辩护。
参与者的心智不成熟也是饭圈乱象的成因之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饭圈的成员主要是青少年。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消费观尚未形成,极易被资本诱导、误导、操纵,其追星行为往往呈现出非理性的特点。在饭圈中,和偶像相关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被冠上“热爱”的名头而强行合理化,一些年龄尚小的粉丝被畸形饭圈文化所蛊惑,采取不理性的追星行为,为见偶像一面,参与饭圈的各种线下活动,甚至购买小行星命名权、买断大幅广告、赠送昂贵奢侈品等,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不仅严重影响学习工作,也助长了非理性攀比消费。
如何治理这样的饭圈乱象,还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建构一种积极向上的圈层文化?这需要网络监管部门强化监管,为网络文明建设织密“规矩”。我国正加速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托的网络法律体系,确保网络空间的治理有法可依;目前已经制定出台了网络领域立法150多部,完成了网络法律体系的基本构建。有法必依是关键,执法部门应严格依规依法,全面落实《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思想引领、文化培育、道德建设、行为规范、生态治理和文明创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对网络暴力、“人肉开盒”勇敢说“不”!监管部门还应在网络文明建设中强化示范引领,以“正风”压倒“邪气”。
其次,网络分享平台应激发青少年群体在网络文明建设中的主体性,调动其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哨兵”。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网络用户,是参与网络生态治理、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许多有着强烈表达欲望的青年创客在各视频平台聚集,通过直播等形式与观众互动,并据此不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作品风格与质量,为网络文明的建构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在网络环境监管中,青少年群体思维活跃,洞察敏锐,完全可以参与到网络内容的监督中,有助于快速识别并抵制违法和不良信息,为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安全贡献力量。为此,应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引导,不断提升他们构建网络文明家园的责任感和行动力,集聚起一股强大的正面力量;持续倡导青少年依法上网、文明交流,理智筛选网络信息,审慎发表网络言论,主动拒绝和远离负面的饭圈文化,争做网络文明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维护者,以青春强音塑造风清气朗的网络文化。(作者:张建宝,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周奕橦,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革命文化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22VSZ07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