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张新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积极探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核心要义以及实践路径,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前所未有,是涉险滩、闯难关的伟大实践,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新征程上,讲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这堂课,就要赋予思政课鲜明的时代感和鲜活的生命力。高校思政课要充分发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展现出思政课的新气象新作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完成新时代各项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思想理论成就、实践发展成就、精神文化成就等是历史性、开创性的,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厚植了思政课的理论基础,并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大量生动、鲜活、有说服力的教育素材,是新时代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进一步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的根本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仍然面临很多艰难险阻,需要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青年大学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将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离不开青年的担当与贡献。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在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第一时间、科学准确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明德励志、求知笃行,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为党育好人、为国育好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核心要义
讲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首先要把“为什么”的道理讲深刻。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而全面深化改革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动力。要启发引导青年大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前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讲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还要把“是什么”的道理讲透彻。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不是零敲碎打,而是系统集成,是一个需要统筹推进的系统工程,要有管总的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明确了改革的鲜明指向和时代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旗帜鲜明地纠正错误思潮与模糊认识,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讲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最后要把“怎么做”的道理讲鲜活。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突出的历史性成就,但仍处在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类矛盾交织叠加,各领域改革联动效应明显,需要肯下真功夫、敢啃硬骨头,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要在讲清楚、讲明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根本保证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情境教学等鲜活的方式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更加可感可行,引导青年大学生将教材与实践有机结合,深化理解、培养思维,做到知行合一。
如何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发挥网络思政赋能作用,与学生“沟通心灵”。随着网络强国建设的高质量推进,互联网技术快速升级,“网络思政”的内涵及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青年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原住民”,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发挥网络思政赋能作用,活用网言网语、巧用网络短视频、善用网络工具。在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发挥网言网语“灵魂一句”“点睛一句”事半功倍的作用,拉近师生距离,提升授课内容的亲和力和阐释力;利用网络短视频时效强、短而精的特点,发挥其在授课中巩固强化、转场串联的作用,形成授课内容的问题链、故事链;善用AI智能知识图谱、智能助教等网络工具,帮助思政课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改善课程全过程管理,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体系设计,对学生“启智润心”。一是思政课教师要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细悟,增强融入的深度,不断夯实授课内容与逻辑的学理支撑;二是做牢做实学情分析,掌握学生知识基础、专业背景、认知规律等个性化特点,在融入时做到有的放矢;三是设计并利用好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讲好中国故事、身边故事,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四是提升思政课堂中互动式提问的有效价值,减少形式化提问、无效提问,把问题问对、问准、问好;五是顺畅授课内容之间的衔接,强化对学生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形成课堂教学的闭环链条。
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使学生“激扬斗志”。首先,在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本硕博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处理好不同学段课程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纵向衔接,进一步明确高校各门思政课的课程定位;其次,着力构建全面覆盖、层次丰富、相互支撑的思政育人体系,开展特色思政活动,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联动作用,形成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于一体的思政育人新格局;最后,用好社会课堂开展主题式实践教学,因地制宜发掘特色教育资源,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和领悟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思政视域下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践路径研究”(EIE21029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