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两个决定文本可以发现,总目标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核心词语构成,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前面加上“继续”两字呼应“进一步”的要求,形成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延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必须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的原则,提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化水平,以创造新成绩谱写改革开放史上更加绚丽的华章。
关键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总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论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提出“六个必然要求”。其中,“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便是第一个“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也以“迫切需要”作了强调。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再到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关键词,体现着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发展的线索。
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出发,加深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战略部署,保证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取得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历史延续性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选择,成为影响当代中国命运走向的重要决定。自此之后,改革开放创新实践就始终伴随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肩负新的使命任务,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果敢的实践魄力和高度的思想自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
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改革开放的新启动再发力。这次全会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为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具体任务、改革举措和改革方案,迈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步伐。该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这个总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体内容,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旨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述,形成新的战略部署和重大举措,以新的使命任务和责任担当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对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两个决定文本可以发现,总目标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核心词语构成,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前面加上“继续”两字呼应“进一步”的要求,形成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延续。因此,从基本精神看是完全相一致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还具有明显的创新性。首先,总目标更加突出。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分列为第二、第三个条目单独论述,有助于强化总目标的意识。其次,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以“七个聚焦”形成新的表述,紧扣主题体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从而形成对新领域新问题的聚焦。再者,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到2035年实现总目标的具体要求,强调“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3],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工作要求和实现目标的任务书、路线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的概念格外引人瞩目,理论研究者高度重视。就概念而言,“治理”这个词语其实并不新颖,我国古代文献中就经常使用“治理”一词。如“君施教以治理之”(《孟子》),“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荀子·君道》),儒家思想主张将德礼教化作为基本的国家治理方式。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使用过诸如“治理国家”“自由主义治理”“议会治理”“治理权”等词语,从语境上看意思主要是表示国家的统治和管理。20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管理学界讨论中,一些学者主张政府放权和向社会授权,实现多主体、多中心治理等政治和治理多元化的模式,赋予“治理”以新的含义。此后,国内学者很快就把这个词语广泛运用,提出企业治理、环境治理、社区治理以及综合治理等概念。但把治理与国家连在一起提出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过很多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讲”,[4]“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5]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治国理政创新发展,同时积极汲取国外先进成果,把现代化理念融入国家治理的思想,体现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与西方学界讨论国家治理问题的旨意和理路不同,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家治理的概念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把制度与治理紧密相联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和方向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他强调,“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才能体现“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二是突出体系和能力两个聚焦点。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集中体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7]国家治理体系是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离不开制度这个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8]“为了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9]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衔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保持高度的一致,体现全面深化改革向前推进的连贯性,体现改革永远在路上的延展性。同时,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出发,服务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新概括提出新任务,把历史衔接和与时俱进相结合,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发力点,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思想指南、确立了行动纲领。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以2020年为时间段作出设定,明确要完成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要求到2020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0]经过10余年的奋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总体完成的重要论断,并“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1]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效能体现,是为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以党的二十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步伐。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就认准了一个道理: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中,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党和人民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在中华大地上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重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途经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推动改革实现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新时代党和人民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环境下创造的辉煌成就用事实证明,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都是改革开放。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更高的站位和更新的擘画背后有着实践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厚基础。就实践成就而言,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发展进步创造出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已经作出了最充分的说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党中央作出了全方位的总结,理论工作者也进行过深入阐释。具体到全面深化改革来说,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可以概括为两个最显著的方面。一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体系已经形成,二是覆盖方方面面的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完成,接续奋斗的任务就是充实和丰满内部各个方面的构造。就历史经验而言,坚持党对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系统集成和统筹协调的观念、坚持守正创新,等等,已经成为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思想共识。尤其是新时代十多年取得的新的伟大成就,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保障性的条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充分运用好改革开放实践积累的经验。
党中央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体现深远的战略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一个鲜明的意识,就是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各种风险挑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12]改革开放作为全新的事业,必然有大量的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发展中必然伴随许多矛盾、困难和风险挑战。经过长期探索性的艰辛奋斗,中国发展面临各种突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的问题上。党的二十大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了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13]这个重要论述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主题确定的思想逻辑和战略考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关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二十大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概括了五个方面的中国式现代化特色和九个方面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明确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提出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项重大原则,体系化的理论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完整的图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走向和未来指向,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迫切需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14]“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15]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烈使命感和迫切感,聚焦破解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广度和深度的难题,形成一系列战略布局、创新观点、重要举措和发展谋略,对于促进国家治理充分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党和人民奋斗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增添了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16]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为此要有进行到底的决心,要有持续发展的谋略。党中央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擂响了奋斗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战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增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
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强调,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论断为反对和克服党的领导弱化、虚化、边缘化现象提供了思想武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整个国家制度体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坚持党的领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应该改什么、不应该改什么,什么必须改、什么决不能改的根本原则。“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17]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部署,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党以不断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执政诉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初衷就是让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是40多年推进改革发展始终坚持的根本立场。这个根本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依靠谁、改革服务谁的根本问题。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六个坚持”原则之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18]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部署,必须把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满足人民不断更新的期待,作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9]作为科学方法,坚持守正,就是要守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动摇的立场和原则,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坚持创新,就是要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开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部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围绕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
所谓主线,就是指贯穿事物整个发展脉络的中轴线,具有主导性和统领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以改革为主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这两条主线的提法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坚持以改革为主线侧重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强制度化是实践的着力点,改革深化和制度建设相向而行、同频共振。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部署,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20]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在法治轨道上发展,“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21]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发挥依法治国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把“全面依法治国”列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使法治中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2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有助于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法治秩序,营造法治氛围。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部署,必须强化法治意识、敬畏法律权威、严密法规监督,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以法治保障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系统观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中央确立的指导思想,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已经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指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贯穿这一新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坚持系统观念要求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为科学思想方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部署,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3]提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化水平。
结语:谱写改革开放更加绚丽的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改革的目标,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24]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都是史无先例的伟大创举,世界瞩目。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如何真正实现有效治理,推动治理能力、治理效能取得明显提升,一直都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议题,同时,我们也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各国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上面临的难题和困惑越来越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讨论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围绕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形成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行动逻辑,新征程的奋斗实践必将在改革开放史上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也必将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为解决国家治理的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的方案。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专项课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底蕴与实践根基研究”(2024VSJ004)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略
责编:李 懿/美编:石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