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做大“一碗面”经济的岐山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做大“一碗面”经济统揽乡村产业振兴,围绕打响中国臊子面之乡、陕菜之乡、岐山擀面皮非遗传承基地金字招牌,坚持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双轮驱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优质粮食、设施蔬菜、绿色养殖、特色果品四大主导产业,突出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以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以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持续夯实产业链基础,优化产业链生态,提升县域配套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倾力打造集原料、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2023年,全县“一碗面”经济总产值达到151亿元,从业人员9.3万人,人均年收入4.3万元,成功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荣登全国产业兴旺示范引领力百强榜,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聚焦资源禀赋,坚持规划先行,激活发展新动能。岐山被誉为“中国臊子面之乡”“陕菜之乡”,臊子面被誉为“中国第一面”,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擀面皮、锅盔、空心挂面等美食小吃闻名遐迩。近年来,岐山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将做大“一碗面”经济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列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四大战略”之一,编制《岐山县做大“一碗面”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做大“一碗面”经济的实施意见》,谋划“一碗面”经济项目106个。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做大“一碗面”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以全县108户企业为主体成立“一碗面”产业联合会,设立面食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出台《岐山县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把做大“一碗面”经济作为食品工业产业链来抓,建立“群长+链长+分链长”负责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包抓,建立“月小结、季调度、半年会商、年度总结”的协调推进机制,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设立2000万元“一碗面”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重点扶持产业创新、品牌塑造、线上线下网络平台建设,全方位推动“一碗面”经济快速发展。

聚焦基础提升,做优专供基地,夯实产业新基石。“一碗面”经济前承种养业,中载加工业,后联服务业。岐山县围绕“一碗面”涉及的面、菜、果、肉等要素构成,突出绿色和有机,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强农和标准化生产,制定“一碗面”经济全产业链专供基地认定办法、示范基地创建标准,推广“龙头企业+经济组织+农户+基地”模式,加快建设优质粮食、设施蔬菜、绿色养殖、特色果品四大主导产业基地,提升本地供给率。围绕“面”,立足岐山独特自然优势,全面落实种业振兴任务,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项目。围绕“菜”,做强20个专业村镇。围绕“果”,加快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改造提升老旧果园0.58万亩,推广果树提质增效技术2.3万亩,建成标准化果园9.19万亩,果品总产达到13.44万吨。围绕“肉”,推进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养殖,鼓励企业发展生猪代养模式,实施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建成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场59户,全县生猪存栏达到14.5万头以上、家禽存栏达到150万羽以上。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认证无公害基地19个、产品32个,绿色农产品17个、有机认证农产品5个;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30家,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74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2个,“一碗面”农业产值达到44.94亿元。

聚焦强链补链,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工业新引擎。“一碗面”经济的核心是食品工业。岐山县以工业化思维做大“一碗面”,加快“一碗面”产业集群建设,把食品产业园区作为“一碗面”经济核心承载区,制定印发《关于加快食品产业园建设促进“一碗面”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岐山县“一碗面”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完善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提升水、电、气、暖、讯等配套基础设施,目前已入驻“一碗面”企业8家,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正在加快建设,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引擎,突出创新驱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市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岐山县“一碗面”食品专家工作试验站、“一碗面”经济实验示范基地,支持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科技研发、扩产提能,对擀面皮工艺进行改进,建立岐山擀面皮标准化生产制作流程,制定企业标准21项。龙头企业在做好传统食醋酿造的基础上,开发研制醋饮、醋粉等新产品,全县食醋年生产能力达到5.6万吨,销售额突破1.2亿元,被确定为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基地,创建为国家AAA级景区。把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突出项目带动,2023年谋划实施“一碗面”重点项目76个。把重点企业作为主力军,突出链群推动,加大全域全员招商力度,紧盯“一碗面”上、中、下游产业,编制产业链招商地图,明确数字农业、烘焙食品、冷链物流等招商重点,开展以商引商、定点招商、委托招商,招引食品行业领军企业建设臊子面、擀面皮生产线,促进深加工提质增量,以大带小发展“一碗面”经济,培育从面粉、配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骨干企业38家。

聚焦线上线下,推进连锁经营,构建销售新网络。岐山臊子面、擀面皮是陕西农特产品的“网红”。岐山县大力推进“百城千店”工程,采取“连锁经营+特许加盟”模式,制定“一碗面”品牌授权使用管理办法和连锁加盟管理办法,设计“一碗面”产品公共标签标识,实行公用品牌、公用商标、公用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授权使用,推进“一碗面”系列产品进机场、进景区、进高铁站、进高校、进高速服务区,在西安港务区建成“一碗面”经济技术创新中心,龙头企业在大中城市开设臊子面旗舰店67家,实现本土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中央厨房+快餐门店”“健康数据+营养配餐+私人订制”等新型加工业态,总投资10亿元的岐山臊子面产业孵化基地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建成岐山臊子面、擀面皮、香醋非遗传承展示馆,全县臊子面、擀面皮经营户达到3000余户,形成秦忆浓、天利花、美阳、来六碗等臊子面品牌和秦圣、八亩沟、岐正香等擀面皮品牌,太平塔文化旅游街区、何家道美食一条街、北郭民俗村、蔡家坡饮食街等餐饮旅游“商圈”广受好评,“一碗面”市场认可度全面提升。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抢抓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机遇,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建设物流园区,一体推进仓储配送,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发展村级电商服务站70个,发展电商企业155户、电商个体873户,在电商平台开设专卖店100家,擀面皮日销量超过81万张,“一碗面”电商交易额突破18亿元。

聚焦宣传引导,建设品牌体系,打造产业新口碑。岐山县探索建立“地区公共+地理标志+特色产品”品牌体系,制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建设“一碗面”公用品牌统一认证管理平台,加大地理商标、省市级非遗、中华老字号等申报力度,鼓励企业争创“中华餐饮名店”“陕菜品牌示范店”“老字号”,全县获得专利授权178件,注册食品类商标985个,注册“岐山臊子面行业协会”“岐山挂面”集体商标,“岐山臊子面”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评为全省农业区域公共品牌,“鸾凤”挂面、“天缘”香醋、“德有邻”辣椒制品等12个品牌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岐安唐”“华乐圣果”猕猴桃被认证为有机食品,“岐山面粉”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目录外审定和品质鉴定,“岐山挂面”“岐山醋”通过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天利花、百年美阳创建为中华餐饮名店、陕菜品牌示范店。成立“一碗面”宣传推广公司,建成“一碗面”展销中心、岐山名小吃展示体验馆,挖掘传承岐山“美食故事”,以岐山美食为载体宣传周文化,以周文化带动岐山美食消费。常态化举办岐山美食节、美食研讨会、臊子面大赛等活动,支持企业组团参加进博会、丝博会、农高会、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招商展销会,形成“一碗面”经济营销大格局,全县“一碗面”餐饮、零售收入达到19.5亿元。积极发展以民宿、农家美食为主的农家乐,实施北郭民俗村、河家道村、高速路口等特色小吃街区整体提升改造,建成周文化景区百工坊、三国小镇食坊、太平寺塔文化旅游街区等5条美食一条街,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14个,推出“一碗面”+周文化研学游等特色旅游路线,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495.6万人次,同比增长13.24%,旅游综合收入25.9亿元。积极支持群众就业创业,在县职教中心成立岐山县臊子面产业培训学院,建设岐山臊子面产业技术中心、培训展示中心,强化制作工艺培训、原料种植养殖技术培训,“西岐名吃”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被评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项目,“一碗面”经济带动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新征程上,岐山县将紧紧抓住产业振兴的牛鼻子,把做大“一碗面”经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抓手,做优原料基地、做强食品加工、做大销售网络,打响中国臊子面之乡金字招牌,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作者为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编:王 克/美编:石 玉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