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大业在用人,事业兴衰在干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推动干部敢为善为既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围绕影响干部敢为善为的“中梗阻”,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持续释放激励干部敢为善为动能。
“敢为不敢为”前提是思想“想不想”。有些干部害怕“洗碗越多摔碗概率越大”,因此,要把激发精神动力、增强内在自觉作为激励干部担当的“药方”。敢为强调的是态度,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一种豁得出去、敢闯敢干的优秀品质。做事总有风险,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要进一步优化强激励、促担当的制度环境和政治生态,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干部自身也要自觉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锤炼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硬骨头,主动走出舒适区,敢到吃劲岗位上啃最硬的骨头,敢到急难险重地接“最烫山芋”,以“最燃”的状态履职尽责。
“善为不善为”背后是能力“行不行”。针对“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等问题,要按照“教育培训、实践提升、导向引领”的方向,把锤炼干部与时俱进、善做善为的高强本领作为破解之举。夯实“善为”基础,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针对能力“短板”,缺什么补什么,帮助干部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做好实际工作的业务技能和实战本领。健全“善为”制度,既要因才、量才而用,防止人岗不适,又要创造条件让广大干部深入实际,在改革攻坚和转型升级的一线岗位砥砺品质、提高本领。营造“善为”的环境,注重从考核管理入手,优“进”劣“退”,逐步形成“善为”者上、“不善为”者下的导向。
干部为事业担当是前提,组织为干部担当是保证,为干部撑腰鼓劲、容错纠错,是推动干部敢为善为的重要支撑。要以正确的考核导向、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重要标准,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做敢为善为干部的“靠山”,细化关心关爱干部的政策措施,对于敢于冲锋陷阵的干部,不仅要为其加油呐喊、吹“冲锋号”,更要为他们配好“防护甲”,让敢担当、善作为、勇争先蔚然成风。(作者:吴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