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人才+项目+产业”引才模式,通过完善机制、集聚资源、优化服务等方式,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2023年以来,入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新增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科创平台21家,新增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人才工程人才40余人。
完善顶层设计,画好“四链”融合发展蓝图。从全区大局出发,强化“四链”融合发展总体规划,优化人才、教育、产业、创新资源配置,推进“四链”融合高效率、高水平发展。推动运行机制规范化、科学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调整完善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纳入成员单位27个。完善成员单位运行机制,全力构建各司其职、密切协同、上下畅通的“大人才”工作格局。高标准编制天桥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天桥区工作体系,以智造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为驱动,构建新型功能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特色商贸、高端服务4大主导产业与N个未来产业的“4+N”产业发展体系。强化政策支持时代化、精准化。着眼全省构建“2+N”人才雁阵格局,发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等叠加优势,加大对产业人才支持力度,强化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平台支持,进一步优化“黄金12条”“园区8条”等人才政策,形成《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的若干措施》(18条),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具有天桥特色的“产创才”融合政策体系。工作推进项目化、高效化。建立人才工作项目化推进机制,将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作为项目实施主要内容,牵头成员单位谋划人才项目,指导建立街道党工委书记人才项目,项目化推进产业、创新、人才要素协同发展。制定区人才工作考核细则,将推进“四链”融合纳入考核内容,进一步强化考核导向作用。
多方持续发力,促进“四链”要素深度融合。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创新而强。坚持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一体部署、联合攻关,全面推进“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产才融合发展、产教协同育人”。集聚创新要素,瞄准国际人才。聚焦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需求,举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数字经济产业交流大会,聘请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等15位专家为海外招才大使,联合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共建海外专家工作站、人才工作联络站,与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成立校地企创新人才合作基地,进一步加深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举办优质大赛,发掘产业人才。高标准承办济南市双创大赛分赛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补齐人才链,重点关注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赛道,发挥第三方社会引才力量,强化“以赛引才”,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271个,落地院士专家等优质项目13个,推进“人才+项目”融合发展。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校友经济。开展清华大学MBA产业实践前沿课程,邀请清华大学学员到重点企业交流研讨,针对产业发展探索破题路径。搭建“建邦新材—济南大学电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佰萃生—江南大学联合研究中心”“济南大学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学院”,全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打造良好环境,提升“四链”融合发展软实力。坚持“部门联合、资源整合、资本融合”发展原则,做好全流程、全过程、全链条跟踪服务,聚力营造“热带雨林式”人才发展生态。聚合服务力量,推进人才服务品牌化。整合部门单位职能资源,开展首届“人才服务年”系列活动,梳理人才引进、培育等五大类服务项目33个,举办高层次人才天桥行、健康体检义诊、人才供需对接等系列活动,助力人才创新创业舒心安心,打造“桥楚”人才服务品牌。整合服务资源,推进人才服务便捷化。在行政审批大厅设立全代办服务窗口,组织“首席帮办员”主动上门服务,确保优质项目落地进入“快车道”,促进“双招双引”协同发展。打造线上人才地图和青年人才服务平台,精准掌握人才信息,助力用人单位定向招引青年人才。融合资本支撑,推进人才服务精准化。与8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政银合作共赢年”活动,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政银企对接、推广“人才贷”金融产品等措施,加大院士专家等人才项目融资对接,多方位服务人才项目、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促进“人才+资本+产业”集聚发展。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委组织部)